补或泻,是中医学施治的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的常法。
很多人以为,补或泻只是药物治疗的法则,其实,药物与针灸治病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的。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的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准则而抽象地谈补泻,是不现实的。
针灸是一种治疗手段,是促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的重要外在因素。但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还必须通过脏腑的气化功能(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合理的补泻手法,除了根据不同病情、体质、年龄、情志、气候、环境等因素外,还要密切注意补虚泻实的原则和当前的病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补或泻刺法过之(过量手法)或不及(不足量手法),均可导致失效,甚至引起病情恶化,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
针灸减肥可能会染病-----针灸疗法对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时下也作为一种减肥疗法在不少医疗机构中开展。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医院的银针都是重复使用的。“一针重复使用隐患很大。”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张仁教授指出,“针灸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手段,重复使用会造成病菌传播、引起交叉感染,消毒过程并不能100%确保安全。尽管目前国内缺乏因针灸传播疾病的统计资料,但国外的一些相关数据表明,乙肝、丙肝、艾滋病、性病等都能通过针灸传播。” 针灸是通过针刺的手法来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