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关心食品安全,就是为了吃得放心、吃得健康,食物一旦出了问题,小孩、孕妇、老人等群体最容易受到影响,轻则消化不良,重则慢性中毒,后果难以想象。
近日,多批次食品的“添加剂问题”遭到曝光,让人内心担忧。它们哪里出了问题?吃了后果如何?
一、“添加剂”问题频频曝光,百姓需警惕
3月25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曝光了22批次不合格食品,抽检的食品包括饼干、豆制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糖果制品等24类,共1879批次。
其中,检出质量指标问题的食品有9批次,检出食品添加剂问题的食品有10批次,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的食品有3批次。
在检出食品添加剂的10批次产品中,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规定的成分有乙基麦芽酚、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钾、胭脂红等。
·乙基麦芽酚:一种香味增效剂,可以改善和增强食品香味,延长保质期,摄入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等不适症状,还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会残留二氧化硫。据规定,腌渍蔬菜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不能超过0.1g/kg,干制蔬菜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不能超过0.2g/kg。超标的二氧化硫会刺激眼、鼻、粘膜,导致嗅觉迟钝、慢性鼻炎、支气管炎等,严重还会导致支气管痉挛,引起肺水肿、窒息,甚至死亡。
·硫酸铝钾:就是铵明矾,一种膨松剂和稳定剂,可导致铝残留。由于铝不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当铝超标时就会在体内蓄积,影响其他微量元素的正常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等问题的发生。
·胭脂红:一种合成着色剂,具有较强的着色力,成本较低,摄入过量可造成DNA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致癌和突变作用。
3月25日,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公布了6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餐饮食品、饮料、酒类等食品,其中有2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问题,一是铝残留超标,二是甜蜜素超标。
另外,在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也检出8大类食品11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同样包括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
一系列抽检结果表明,添加剂违规使用问题较为突出,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群众更应该擦亮双眼。
二、添加剂应依法使用,过量有害健康
如果有食品品牌打出“不含添加剂”的广告,你会相信吗?一般来说,现代食品要想完全避免食品添加剂,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对于添加剂,很多人就像惊弓之鸟,看到就恐慌,听到就害怕。但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并不是魔鬼。数据显示,现代人的食物中97%都含有添加剂,而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经高达2500多种。
使用添加剂是为了让食物看起来更有卖相,吃起来更有胃口、更有味道,同时还能防腐和保鲜,延长食物保质期。
食品添加剂不是非法添加物,很多人看到“添加”两个字,就对它们产生误解,认为吃了会致癌。世界上没有100%无毒的食物,是否有毒与毒性物质的含量、食用量有关。正常情况下,只要食品添加剂在限量的范围内使用,就是无毒无害的。
当然,一些违规的添加剂我们要警惕,比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瘦肉精等,它们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两者是有区别的。人吃了符合标准的添加剂,一部分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另一部分会被人体吸收,对健康几乎不会影响。
我们要注意的是超标使用,不同的食品添加剂超标对健康的影响不一样,比如:
·硝酸钠、硝酸钾、亚硝酸钠与亚硝酸钾等护色剂超标,会与蛋白质反应,生成亚硝胺类化合物,具有致癌性。
·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过量摄入会增加肝脏负担,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水分保持剂硝酸盐类会改善膳食中的钙磷比例,摄入过量对健康不利。而且,磷酸盐会与钙结合,生成正磷酸钙,难溶于水,影响人体对钙的正常吸收。
三、如何避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我们需要承认一个事实: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时不时会出现滥用或违法添加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学会避免摄入过多,就能降低它们对健康的伤害。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尽量食用原汁原味的食物,首选新鲜的、加工程度较少的食物;其次,在购买食物前仔细阅读产品标签,选择食品添加剂少的食物等。
食品添加剂问题频频爆出,提醒我们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但也不必如履薄冰,毕竟,只要在正常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