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不是灵丹妙药,不是什么病吃了就见效,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进补。中医非常讲究平衡,“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当人体有不足时,即有虚证时,才需要补;而人体若有亢盛的情况,则需要抑制。如果补得太过了,就会适得其反,破坏平衡,犹如营养过剩可能产生疾病,故不可盲从。 推荐阅读 保健行天下 幸福你我他 烟瘾如何与你拜拜 产后减肥5大关键 恶习偷走你的美丽 瘦身存在十大误区 为此,认识“滞留”于以下四种误区者要格外注意: 一是“膏方就是补,膏方就是保健品”。 冬令进补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补”应理解为“删多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进补之前,必须明辨虚实,以免遭受无虚滥补之殃;进补时,应先辨明虚证的不同类型,再分别选用益气、助阳、滋阴、养血的不同补药;要遵循“通补则宜,守补则谬”的原则,即补而不腻、补而不滞、补而不守,补的同时要配合宣通的药物,才能无害。 二是“越贵的东西越补”。 补法是否得当取决于辨证是否精当,应以“胃以喜为补”、“莫与气血为难”,即补益之剂应在呵护胃气、畅通气血的前提下,制定理、法、方、药,切不可固于野山参、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品。否则,不仅浪费资源,也会贻误治疗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