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1.《本经》。
2.陶弘景:白蔹近道处处有之。作藤生,根如白芷。破片,以竹穿之,日干。生取根捣敷痈肿亦效。
3.《唐本草》:白蔹,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殊不如白芷。
4.《本草图经》:白蔹,今江淮州郡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三、五枚同窠,皮赤黑,肉白。濠州有一种赤蔹
【拼音名】Bái Liǎn
【英文名】Japanese Ampelopsis,Japanese Ampelopsis Root, Root of Japanese Ampelopsisc
【别名】兔核、白根、昆仑、猫儿卵、鹅抱蛋、见肿消、穿山老鼠、白水罐、山地瓜、铁老鼠、母鸡带仔、老鼠瓜薯、山栗子、人卦牛、白浆罐、野红薯、地老鼠、野着薯、母鸡抱蛋。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Paullini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及细须根,洗净,多纵切成两瓣、四瓣或斜片,晒干。
【原形态】白蔹 落叶攀援木质藤本,长约1m。块根粗壮,肉质,卵形、长圆形或长纺锤形,深棕褐色,数个相聚。茎多分枝,幼枝带淡紫色,光滑,有细条纹;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5cm,微淡紫色,光滑或略具细毛;叶片长6-10cm,宽7-12cm;小叶3-5,羽状分裂或羽状缺刻,裂片卵形至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深锯齿或缺刻,中间裂片最长,两侧的较小,中轴有闲翅,裂片基部有关节,两面无毛。聚伞花序小,与叶对生,花序梗长3-8cm,细长,常缠绕;花小,黄绿色;花萼5浅裂;花瓣、雄蕊各5;花盘边缘稍分裂。浆果球形,径约6mm,熟时白色或蓝色,有针孔状凹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湿润的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均能栽培,适应性强,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砂质壤土、壤土、粘壤上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 用分根和扦插繁殖。分很繁殖:在春季植株未萌芽前,将植株挖出,每株分出带芽的根3-4个,按行珠距40cm×40cm开穴栽种,每穴栽1个带芽的根,覆土,将周围压实浇水,约20d左右出苗。打插繁殖:在7月进行,截取枝条,每段插穗上留3-4个节,按行株距15cm×15cm斜插于土中2-3节,留1-2节于地上,浇水保湿。生根后即可移栽。此外,还可以用种子和压条法繁殖。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除注意中耕除草外,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高30cm左右时应搭架缚蔓以利于攀援生长。每年应剪去枯枝和徒长枝,每株留4-5枝即可。每年春季返青前,施堆肥、厩肥等并培土。
【性状】
性状鉴别 块根长圆形或纺锤形,多纵切成瓣或斜片。完整者长5-12cm,直径1.5-3.5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层层脱落,脱落处显淡红棕色,剖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皱缩不平。斜片呈卵圆形,长2.5-5cm,宽2-3cm,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粉性。气微,味微甜。以肥大、断面粉红色、粉性足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