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360 > 中药大全 > 正文

三白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鉴别

来源:中药360

【名称】三白草

【异名】水木通(《纲目抬遗》),五路白、白水鸡(《福建民间草药》),白花照水莲(《福建中草药》),田三白、白黄脚(《闽东本草》)。

【基原】

为三白草科三白草属植物三白草的地上部分。

【原植物】

多年生湿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有须状小根;茎直立,粗壮无毛。单叶互生,密生腺点;叶柄长1~3cm,基部与托叶台生成鞘状,略抱茎;叶片阔卵形至卵状披聿f形,长5~14cm,宽3~7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心形,略呈耳状或稍偏斜,全缘;花序下的2~3片叶常于夏初变为白色,呈花瓣状。总状花序生于茎上端与叶对生,长10~20cm,白色;苞片近匙形或倒披针形;花两性,无花被;雄蕊6枚;雌蕊1,由4心皮组成。蒴果近球形,表面多疣状凸起,成熟后顶端开裂。种子多数。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于沟边、池塘边等近水处。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茎(三白草根)亦供药用,另设专条。

【采收加工】

7~10月收取地上部分,晒干。

【药材】

1.三白草Herba Saururi产干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地。性状本品茎圆柱形,有4条纵沟,1条较宽广;断面黄色.纤维性冲空。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彤,长4~15cm,宽2~10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基出脉5条;叶柄较长,有纵皱纹。总状花序于枝顶与叶对生,花小,棕褐色。蒴果近球形。气微,崃淡。

【药性】

甘、辛,寒。归脾、肾、胆、膀胱经。

1.《新修本草》:“味甘、辛,寒。有小毒。”

2.《湖南药物志》:“苦,平。无毒。”

3.《福建药物志》:“苦、辛,凉。”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热淋,血淋,水肿,脚气,黄疸,痢疾,带下,痈肿疮毒,湿疹,蛇咬伤。

1.《新修本草》:“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疗肿。”

2.《本草拾遗》:“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热痰,亦主疟及小儿痞满。”

3.《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及妇人调经多用之。”

4.《广西中药志》:“治妇人白带及痧气。”

5.《本草推陈》:“治黄疸。”

6.《湖南药物志》:“治痢疾,痈毒,蛇咬。”

7.《广西本草选编》:“去腐生肌。”

8.《安徽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祛风利湿,降血压。”

9.《福建药物志》:“主治黄疽,脚气,尿道炎,肾炎,扁桃体炎,痛肿疔疖,乳腺炎。”

【鉴别】

1.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略成多角形,角质纹理明显;表皮细胞间有油细胞散在,内古黄色油滴。下表皮气孔为不定式。另有少数多细胞腺毛,由2~3细胞组成。

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10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置蒸发器内,自然挥干,有特异的芳香气;加i%香草醛硫酸液,即显红色,放置后变为蓝紫色(检查萜类)。

3.薄层色谱:取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用乙醚稀释后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甲基正壬基酮少量用乙醚溶解作对照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一己酸乙酯(9:1)展开,喷以磷钼酸(10%乙醇溶液),l10℃加热10min,斑点显蓝色,再喷以2,4-二硝基苯肼显色,与甲基正壬基酮相对应的斑点显黄色。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白花岩青兰的功效 白花岩青兰用于感冒发热

白花油麻藤的功效 白花油麻藤用于贫血

白菊花根的功效 白菊花根治疔肿

白马鬃铃花的功效 白马鬃铃花主久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