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相思子
【别名】红豆(王右丞集》),云南豆子(《增订伪药条辨》),红漆豆(《现代实用中药》),相思豆、鸡母珠、难丹真珠、八重山珊瑚(《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鸳鸯豆(《中药材手册》),郎君豆(《广东中药》)。
【处方用名】相思子、红豆、相思豆。
【性味】辛、苦,平,有毒。
【归经】入心、肺二经。
【功效主治】
1.涌吐风痰,《本草拾遗》曰:“通九窍,治心腹气,止热闷头疼,风痰。”《苍生司命·中风真中类》又;“风邪既盛,气必上壅,痰随气上,停留壅塞,昏乱卒倒,皆痰之为也。”素体肥胖,气虚痰盛,年老力衰,肾气不固,外邪侵袭,虚风内动,气血逆乱,痰随气动,闭塞清窍,痰蒙神明.发为卒中。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舌强难言,口流清涎,气粗痰涌,舌苔白滑,脉象弦滑。相思子,辛以疏散,气顺痰行,苦以涌泄,吐尽痰涎,风痰已去,神明可清,然有剧毒,量小慎重。
2.杀虫疗癣,《本草拾遗》曰:“杀腹脏及皮肤一切虫。”《渚病源候论·癣候》又曰:“癣病之状,皮肉胗,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痛,有匮郭。”论疥候又臼:“湿疥者,小疮皮薄,常有汁出,并皆有虫。”癣则丘疹色红,灰白鳞屑,日久蔓延,大成斑片;疥则皱折缝侧,丘疹水痘。奇痒夜甚,挑破见虫。相思子,有杀虫之功,故治癣疥。
3.燥湿止痒 《诸病源候论》曰:“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风湿热毒,侵入肌肤,皮肤潮红,肿胀瘙痒,边界不清,上起水泡,破裂糜烂,浸淫扩散。相思子辛可散风,苦以燥湿,外用撒布,可治湿疮。
【用法用量】
外用:捣烂涂敷患处。本品有毒,内服:宣慎,必用时以5 -10枚,水研粉,服后探吐。
【和合宜忌】
剧毒之品,避免内服。必用时,剂量宜小。年老体弱,更宜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