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栝楼
【正名释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栝楼的干燥果实。因本品瓠果呈卵圆形或广椭圆形,似瓜,熟时皮实间有空间相隔,如楼,故名。
【拉丁用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n.
【别名异名】果裸(《诗经》),王菩(《吕氏春秋》),地楼(《本经》),泽巨、泽冶(《吴普本草》),王白(《广雅》),天瓜(《尔雅》),瓜蒌(《针灸甲乙经》),泽姑、黄瓜(《名医别录》),天圆子(《东医宝鉴》,柿瓜(《医林纂要》),野苦瓜、杜瓜、大肚瓜(《贵州民间方药集》),药瓜(《四川中药志》),鸭屎瓜(《广东中药》)。
【处方用名】瓜蒌、全瓜蒌、糖瓜蒌、蜜瓜蒌、炒瓜萎、栝楼、油栝褛。
【化学成分】
果实含三萜皂甙、有机酸、树脂、糖类和色素。种子含脂肪油。果实所含的蛋白质与其块根“天花粉”所含的蛋白质不同,块根含多量淀粉及皂甙,并含一种蛋白质名天花粉蛋白。又含多种氨基酸,如瓜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及少量的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γ-氨基丁酸。
【性味归经】:甘、苦,寒。入肺、胃、大肠三经。
【功效主治】
1.利气宽胸散结,用于胸痹、结胸等证。
胸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证治篇》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又曰:“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肋下逆冲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以上胸痹之证,其病机多为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中焦有寒,阴寒内盛,痰饮上乘,致阴邪行聚于胸中,胸中痰涎壅塞,或由胸部向下展到胃脘两胁之间,而且胁下之气又逆丽上冲,致胸胃合并证候。以上之方,皆以栝楼为君药。取其开胸涤痰、豁痰下气之性,开胸泄满降逆,再伍以通阳开结之药,共治胸痹证。临床效佳。早在《名医别录》一书中,亦记载有栝楼:“主胸痹。”
2.清热化痰止嗽,用于肺热咳嗽及痰热内结咳嗽证。
3.润燥滑肠通便,用于燥结便秘证。痰热郁肺,肺失宣降,传导失司;外感热病后温病后期,热伤津液,津枯肠燥;老人阴虚,津液枯涸等,故可引起便秘证。治宜润燥滑肠通便。栝楼其性甘苦,寒,质滑润,用于燥结便秘有效。尤对热邪伤肺,肺失宣降,腑气不通之便秘效佳。
4.清热解毒消痈,用于乳痈初期。妇人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故可致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发于双乳,而成乳痈证。初期可见乳房肿胀疼痛,皮肤微红或不红,乳房中扪及肿块,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等。治宜清热解毒消痈。栝楼味甘苦,性寒质润,导湿浊下行为其长,入阳明走肌肉,清热、解毒、消肿、散痈,为乳痈初期常用药之一。尤对乳痈兼有便秘者,用之更佳。早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就记载有栝楼“消痈肿疮毒”之用。
5.鉴别应用:栝楼与白芥子,两者均利气宽胸涤痰,对于痰浊阻于胸肺所致的气机不利,胸痛憋满之证,都可应用。但寒热截然不同,栝楼性寒两润,痰热互结之胸膈满闷作痛及胸痹胸痛证宜之;白芥子温燥性烈,寒痰壅滞之胸胁胀满,咳嗽上气证宜之,二者同中有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克;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和合宜忌】
1.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有寒痰、湿痰者不宜。
2.《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于漆。反乌头。”
3.《本经逢原》:“脾胃虚及呕吐自利者不可用。”
4.《本草便读》:“冷滑大肠,脾虚无火,大便不实者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