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360 > 中药大全 > 正文

猪苓的功效作用 猪苓治年壮气盛

来源:中药360

采用坑栽,一般坑深50厘米,长宽各70厘米。林下人工种植,既防止破坏森林,又能给猪苓创造适宜的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人工种植前首先要培育好密坏菌的菌床或菌材,一般用长有密环菌的朽树根、树枝、树皮作菌种和砍的新树棒(粗约10厘米,长50-60厘米的短节)堆放在坑内,盖土20-2-5厘米,温度适宜,经过1-2个月即可使用。也可使用培育好准备栽天麻的菌材,或栽过天麻尚未腐烂又没长杂菌的老棒来人工种植猪苓。一窝用5根菌棒,下种菌核0.18千克。栽时选完整无伤的新鲜野生小猪苓,或把猪苓核分成小块,每块大小如核桃一般,用手指压紧使菌核扯断的菌丝断面与菌材紧密结合。一根菌材上可压放苓块7-8个,栽好一根,用腐殖上把四周培好,不留空隙。以此类推,一般只栽一层,最好盖腐殖土20-2-5厘米,略高出地面,两年后可以采挖。

猪苓采收加工

猪苓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人工种植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时期。收获中要注意表面土层中的菌核。中药材四季都可以采收,以夏秋季采收为好。色黑质硬的称为老核,这就是商品猪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猪苓。色泽鲜嫩的灰褐色或黄色猪苓,一般核体松软,可作种核。

在收获时要去老留幼,将已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杂刷洗,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日光下自然晾晒,干后即可装运销售。用麻袋或竹箩装,放干燥处保存。

猪苓外皮乌黑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佳。

猪苓发展前景

猪苓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仅具有利尿和抗菌作用,经研究发现有抗癌作用,需要量将会逐年增加。同时人工人工种植猪苓已基本成功。我国森林资源丰富,适宜人工种植的土地较多,发展生产潜力很大。

猪苓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保护工作没有跟上,群众连年采挖,资源越来越少;人工种植面积小,单产低,收益少,发展缓慢。因此,应切实加强资源保护工作,指导群众合理采挖;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研究推广优质高产人工种植技术,积极扩大种植面积,逐步形成生产基地,确保医药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常用中药材)

1970年代至1980年代生产情况:

猪苓商品来源于野生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全国猪苓生产不断发展,收购量逐年增加,购销同步增长,属于可以满足供应的品种。

猪苓购销变化不大,呈现相对稳定,逐年上升趋势;虽然1970年收购量有所下降,仍能保证市场需要,未出现过积压和脱销情况。1980年中药材市场放开后,由于价格的变化,猪苓购销大幅度上升,1983年收购127多万公斤,销售70多万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常用中药材)

猪苓用药禁忌

无水湿者忌服。

1、《医学启源》记载:“猪苓淡渗,大燥亡津液,无湿证勿服。”

2、《医学入门》记载:“有湿症而肾虚者忌。”

3、《得配本草》记载:“目昏、无湿而渴,二者禁用。”

猪苓常用选方

1、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50克。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猪苓汤)

2、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猪苓250克,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子母秘录》

3、治痃疟不分新久:猪苓50克,茯苓25克,柴胡20克,半夏15克,甘草5克,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三碗,煎一碗。未发前服,渣再煎,发后服。《方脉家宝》

4、治肠胃寒湿,濡泻无度,嗜卧不食:猪苓(去黑皮)25克,肉豆蔻(去壳,炮)二枚,黄柏(去粗皮,炙)一分。上三味捣罗为末,米饮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前熟水下。《圣济总录》猪苓丸)

5、治子淋:猪苓25克。捣筛,以白汤三合,和方寸匕为一服,渐至二匕,日三夜二,尽,不瘥,宜转下之,服甘遂散。《小品方》

6、治年壮气盛,梦遗白浊:半夏50克,猪苓50克。上半夏锉如豆大,猪苓为末。先将半夏炒令黄色,不令焦,地上去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以一半猪苓末调匀和丸,如桐子大,更用余猪苓末拌丸,使干,入不油砂瓶中养之。每服四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下,于申未间冷酒下。《济生方》猪苓丸)

7、治呕吐而病在膈上,思水者: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猪苓散)

8、伤寒口渴。用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50克,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猪苓汤”。

9、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用猪苓250克,研为末,每服一匙,熟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10、妊娠肿渴(郐、腹皆肿,小便不利)。治方同上。

猪苓生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菌核呈不规则块状、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厘米,直径26厘米。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以个大、外皮黑色、断面色白、体较重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黄白色。用斯氏液装片可见散在的菌丝及粘结的菌丝团块。菌丝细长,弯曲,有分枝,粗细不一,或有结节状膨大部分,直径1.56μm,稀至13μm,大多无色,少数黄棕色或暗棕色;棕色菌丝较粗,横壁不明显。草酸钙方晶极多,大多呈正方八面体或规则的双锥八面体,也有呈不规则多面形,直径360μm,长至68μm,有时可见数个集结。粉末遇水合氯醛液粘化成胶冻状。

理化鉴别

取粉末1g,加稀盐酸10米l,置水浴上煮沸15min,搅拌,呈粘胶状。另取本味中药材粉末少量,加氢氧化钠溶液(1→5)适量,搅拌,呈悬浮状。

猪苓采集方法

野生猪苓呈不规则块状,药农们常根据其形状和大小分为“猪屎苓”和“鸡屎苓”。猪屎苓的特点是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有椭圆形的像土豆,或长形的略扁而弯曲,或分枝样像生姜。它们集聚在一起生长,称之为一“窝”或一“坑”。每窝少者几千克,多者可达40kg以上。鸡屎苓块小,分布均匀,大小基本相等,每窝少者0.25kg以下,最多也不超过5kg。其共同特点是外表面呈黑褐色,似煤块样,但无煤样光泽。表面粗糙,有瘤状突起,凹凸不平,整体有皱缩,体坚而实,断面呈白色或黄白色。

野生猪苓中药材植株生长于茂密的森林地下,除了产生子实体的短暂时间之外,多数情况下没有地上部分作为标志,因而给野外采挖带来了一定困难。猪苓多在夏秋多雨季节产生子实体,产生率大约是10%15%,这是发现猪苓的最佳时机。应选择阔叶林或混交林,在纯松林中没有猪苓分布,树种以椴树、桦树、枫树、栎树类、柞树、榛树类等为好。子实体即为猪苓蘑菇,特点是有较大的主干生成,而后反复分枝,上面长满了小蘑菇,表面雪白,高于地10-750px,3天至5天后开始变色腐烂,逐渐由白色变为淡褐色至褐色,最后可干缩成为乌黑色。由于猪苓的子实体具有大而多分枝的特点,与其他菌种的蘑菇有明显的不同,即使干缩成乌黑色,有经验的药农也不难将之辨别出来。野生猪苓一般埋藏较浅者才生长出子实体,在子实体的下方只要除掉盖于表面的腐烂枝叶和浮土通常就可以看到猪苓。

生长猪苓的地方土壤肥沃,土层较厚,多为褐色土,土层呈现团块状或疙瘩样,多杂草和灌木丛生,草色表乌而茁壮,但细看其叶尖常发黄发枯,好似缺少水分,如在一些死后老树根的周围则有猪苓的可能性更大。据一些老药农的经验之说,在连续阴雨之后,天气突然放晴时,清晨到高处瞭望,如见某地面似有雾笼罩,此地则可能有猪苓。

约有20%的猪苓暴露于地面,常被多年的树叶覆盖,它本身呈褐黑色,与枯死的树根相仿,所以不易被人发现。但若要用棍棒拨开树叶他细寻找也不难发现。特别是在暴雨之后,有的地主枝叶和浮土被冲走,就更容易找到猪苓。如发现枯叶中有被水冲来的猪苓块,则可向来水方向找寻,猪苓可能在此不远,因有树叶杂草等的阻挡,其流动不会太大。

野生猪苓常成对生长,药农们称之为“对窝”。如已经找到一坑后在此不远处还会有第二坑,一般在距原坑的0.35m处左右。

猪苓采挖应采大留小,保护资源。采后将留下的部分覆盖上树叶,上面再压上一些土,以利于猪苓的再生长。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白花岩青兰的功效 白花岩青兰用于感冒发热

白花油麻藤的功效 白花油麻藤用于贫血

白菊花根的功效 白菊花根治疔肿

白马鬃铃花的功效 白马鬃铃花主久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