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青蒿
【别名】蒿(《诗经》),荍(《毛诗传》),草蒿、方渍(《本经》),三庚草(《履巉岩本草》),野兰蒿(《现代实用中药》),黑蒿(《山东中药》),白染艮(《闽东本草》)。
【药用部位】为菊科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全草。
【成份】青蒿含有苦味质、挥发油和青蒿碱、维生素A。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除蒸。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黄疸,疥疮,瘙痒。
①《本经》:“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②《唐本草》:“生按敷金疮,大止血,生肉,止疼痛。”
③《食疗本草》:“益气,长发,补中,明目,煞风毒。治骨蒸。烧灰淋汁,和石灰煎,治恶疮瘢靥。”
④《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朋。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
⑤《日华子本草》:“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敷之。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
⑥《滇南本草》:“去湿热,消痰。治痰火嘈杂眩晕。利小便,凉血,止大肠风热下血,退五种劳热,发烧怕冷。”
⑦《纲目》:“治疟疾寒热。”
⑧《本草新编》:“退暑热。”
⑨《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食积,洗疥癞。”
⑩《医林纂要》:“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
①《本草经疏》:“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凡产后脾胃薄弱,忌与当归、地黄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