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步伐越来越快,加班加点通宵工作,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有些人因为加班出现过劳情况,甚至出现“过劳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过“过劳死”呢?
“过劳死”一词源自日语“过労死”,英文:Karoshi,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因过度劳累而死亡的情况时常见诸报端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过劳死并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过劳死与临床医学上的猝死并不完全等同,世界卫生组织给猝死的定义是:急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其特点是:①死亡急骤,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就“过劳死” 和猝死两者最终结局而言都是一样的,即突然死亡;但两者也存在一些不同:猝死强调的是死亡过程的突然性,而“过劳死”强调的是死亡前机体在精神和躯体上承受的巨大压力。猝死者生前健康状况不佳,常常有迹可循,特别是在心脑血管方面的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如:冠心病、主动脉瘤、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心肌病、心瓣膜病和脑血管畸形等,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潜在的疾病急剧恶化,导致突然死亡。而一部分过劳死者也可能存在上述类似的健康问题,只是平时“貌似”健康,没有及时发现上述问题,但在身体承受一定负荷的情况下,引发身体原有疾病急剧恶化,引起突然死亡;但是也有一部分过劳死者,特别是年轻白领,在死前并无证据显示存在健康问题,换言之是一个健康的人,但在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心理压力太重时,身体不堪重负,通过某种尚不完全清楚的机制导致突然死亡。多数专家认为过劳死与机体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极度兴奋相关。1986年1月24日,美国著名排球运动员海曼在日本大荣商号队打球,在比赛进行中突然倒下,死亡; 200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分别有两名选手在参赛的过程中忽然倒下死亡,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突然死亡的时候,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此可以看出常规、定期的体检就显得十分重要,及时发现与上述突然死亡有关的“不定时炸弹”,并作相应处理。 “显然,过劳死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与猝死常常重叠、交织在一起很难作出清晰的分辨,”吴伟康教授说。
有潜在心血管异常者最容易导致过劳死,死亡迅速,抢救成功机会小
很多国家都会存在过劳死的问题,特别是日本,据报道: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过劳死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吴伟康教授认为引发过劳死一般是因为人的心理、躯体承受的压力太大,导致突然死亡,有关资料显示,常见的诱发过劳死的几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除此以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可导致“过劳死”。吴伟康教授解释道,如果本身心脏有问题,在强烈应激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室颤、突然停跳等症状,心脏一停,几十秒钟内就会丧失意识,全身血流供应很快中断,以秒来计算,就算倒地后马上抢救,能够抢救成功的机会都很小。如果生前存在主动脉瘤,在心理、躯体承受的压力太大的情况下,高速、高压的动脉血流导致主动脉瘤破裂,迅速引起严重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机会也都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