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虽然气候宜人,但因多晴少雨,气候常较为干燥。“燥”是秋季气候的特点。人体在这种环境下从皮肤及呼吸中散发的水分较多,可引起机体内气、血、津液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伤及津液、阴血可出现各种干燥征象。肺脏是燥气侵入的前站,因此在秋季养生调摄首要的目标是平衡肺脏的气血阴阳。
“燥”又有风燥、温燥之分。秋天,骄阳高挂、久晴无雨的干旱时令,因其性质燥热,故多为温燥。秋深初凉,西风肃杀,其性质属凉,燥气从寒化为风燥。温燥偏热,风燥偏寒又称凉燥。人体感受燥邪后,其凉燥征象与风寒感冒相似,温燥征象与风温类同。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在于“燥盛则干”。人体感受秋燥的主要表现是口干鼻燥、咳嗽少痰、咽干唇焦或气促等。凉燥与温燥的表现的主要区别是凉燥常舌质正常,可有鼻塞症状;温燥舌边尖红,脉浮数,常有口渴之感。
秋燥消耗津液,并从口鼻先行入肺。若不及时化解,则燥邪化火伤及肺阴,久之也可伤及胃津而出现口干而渴,食欲不振,尿少便秘等征象,或伤及肝肾而出现体瘦肤干,手足心热,低热,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