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尤其在长江以南各省的湿地,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药草,它闻之有一股如鱼虾海鲜般的浓烈腥气,但经加水煎煮后饮之却没有了腥味,这就是享有“天然抗菌素”盛誉的良药——鱼腥草。
鱼腥草古代称蕺菜,今人又称狗贴耳、肺形草。现代科学研究揭开了鱼腥草带有奇异的生鱼腥气之谜,原来是药草中含有散发浓烈腥气的挥发性物质甲基正壬酮、月桂醛。经煎沸,腥气物质挥发消失,故饮之不腥,颇为可口。
中医认为,鱼腥草味辛性寒,入肝、肺二经,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利尿消肿、去腐生肌之功。全草煎服,可治咽喉炎、扁桃体炎、风热感冒、百日咳、肺炎、肺脓疡、痢疾、肠炎等疾。捣敷或外用煎洗,可治痈、疔、痔、外阴瘙痒、蛇伤等症。据《滇南本草》载,鱼腥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本草纲目》述,鱼腥草可“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疟疾,解硇毒”。现代药理实验也已证实,鱼腥草的有效成分鱼腥草素(化学名称癸酰乙醛),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及霉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某些病毒、真菌,也有对抗作用。
现代医药工业已成功地提取出鱼腥草中的有效成分——鱼腥草素,制成“童腥草素钠片”,用于防治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女性附件炎等。也有制成“复方鱼腥草片”,内含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等药,用于防治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疼痛、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症,有清热解毒之功。上述两药,均为居家、旅游备用的良药。
夏末秋初,是野生或人工栽植的鱼腥草茎叶肥嫩的时节,适宜采集鲜用咸晒干备用。下面列举数则鱼腥草的治病便方,供读者参考。
(1)治肺部感染:取鲜鱼腥草100克捣汁,调少许食盐开水冲服,1日2次。伴有脓痰、血痰者,取鲜品60克(或干品15克)、天花粉15克、侧柏叶15克同煎汤服用,1日2次。
(2)治肺结核:有阵咳、盗汗者,取鱼腥草鲜品60克、猪肚1个洗净,将鱼腥草填入猪肚内,文火熬煮,饮汤吃肉,每日1剂。
(3)治痢疾:取鱼腥草干品20克,山楂炭6克,浓煎汤,调少许蜂蜜服下,1日2次。
(4)治痔疮、肛痈、外阴瘙痒:取鲜品适量,煮水外洗,1日2次。
(5)治疗疖、痈肿:取鲜品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或取干品适量,研未,加少许蜂蜜调匀外敷。
(6)治外感风热、咽喉疼痛:取复方鱼腥草片,一次4~6片服用,1日3次。可酌加维C银翘片2片、复方板蓝根片3片同服,均为1日3次。
(7)治慢性支气管炎、久咳:取鱼腥草素钠片,一次2~3片口服,1日3次。可酌加复方虎耳草片口服,一次1~2片,1日3次。
上述以鱼腥草或其提制的中成药治疗,价格便宜,只要对症治疗,皆有良效或有辅助治疗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