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粉萆
【别名】黄萆、黄山姜、黄姜。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
茎纤细,左旋。
叶互生,纸质,三角状心形或矩圆状心形,边缘中部以下呈波状,背面有白粉,叶脉7条,沿脉有疏毛,叶干后变黑褐色。
花单性异株;雄花序穗状;雌花序为下垂的穗状花序。
蒴果近圆形,有3翅,成熟后向上反曲,下垂,翅长超过宽。
花期5~7月,果期6~9月。
生于山坡杂木林下或林缘。
主产浙江、安徽、江西、湖南。
【采制】 秋、冬季采挖根茎,除去须根,切薄片,晒干。
【性状】 根茎竹节状,类圆柱形,表面皱缩,常残留有茎枯萎疤痕及未除尽的细长须根。
商品多为不规则的薄片,大小不一,厚约至0.5mm,边缘不整齐,有的有棕黑色或灰黑色的外皮。
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平坦,有粉性及不规则的黄色筋脉状维管束。
质松,易折断。
气微,味苦,微辛。
【化学成分】 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另含雅姆皂甙元(yamogenin)。
【性味】 性平,味苦、甘。
粉萆的功效与作用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寒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粉萆的用法用量
9~15g。
粉萆的禁忌注意
肾虚阴亏者忌服。《本草经疏》:“下部无湿,阴虚火炽,以致溺有余沥,茎中痛,及肾虚腰痛,并不宜服。”《本经逢原》:“阴虚精滑及元气下陷不能摄精,小便频数,大便引急者,误用病必转剧。”
扩展阅读:生药材鉴定
①粉萆薢为植物粉背薯蓣或山萆薢等的干燥根茎。切片厚约1~3毫米,边缘不整齐或有棕黑色的外皮。切片表面黄白色,平坦细腻,有粉性及不规则的黄色筋脉花纹,对光照视,极为显著。质坚实有弹性,易折断。无臭,味甘谈。以身干、色黄白、片大而薄、有弹性、整齐不碎者佳。主产于浙江。广东、广西亦产。
②棉萆薢为植物纤细薯蓣或叉蕊薯蓣等的干燥根茎。商品多为纵肉或斜切圆片,大刀、不等,厚约2~3毫米。外皮灰黄色较厚,周边多卷曲。切片表面浅黄白色,粗糙有筋脉。质柔软,易折断。无臭,味微苦。以易于、色白、片子厚薄均匀者佳。主产于浙江、湖北等地。同属植物福州薯蓣DioscoreafutschauensisR.Kun的根茎,亦作棉萆薢入药,产于福建。另有红萆薢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无刺菝葜SmilaxmreiLevl和土茯苓S.glabraRoxb.等的根茎,在云南、四川等地亦作萆薢使用。另详“红萆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