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夏现代研究】
1.半夏药理作用: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半夏的稀醇和水浸液或其多糖组分、生物碱具有较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水浸剂对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早博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半夏有显着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煎醇沉液对多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着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此外,煎剂可降低兔眼内压,半夏蛋白有明显的抗早孕活性。
2.半夏的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内含主成分为3-乙酰氨基-5-甲基异恶唑、丁基乙烯基醚、茴香脑、苯甲醛、榄香烯等,还含谷甾醇、左旋
麻黄碱、胆碱等及葡萄糖苷,多种氨基酸,皂苷,及少量多糖、脂肪、直链淀粉等。
3.半夏的不良反应:生半夏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导致失音、呕吐、水泻等副反应,严重的喉头水肿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但这种刺激作用可能通过煎煮而除去。实验证明,半夏对动物遗传物质具有损害作用,故用于妊娠呕吐应持慎重态度。久用半夏制剂口服或肌注,少数病例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血尿。
4.半夏的临床研究:半夏现代临床还用单用或配伍他药治诸多疾病:
制半夏先煎,加醋及鸡子清,搅匀,徐徐含咽,1日1剂。治疗痰火互结,咽部充血水肿之实证失音患者33例,服药2~3天痊愈(中国中药杂志,1992,3:142);
制半夏加食醋浸泡,苯甲醇过滤,口服,治疗慢性咽炎564例,治愈342例,好转170例,无效52例(现代应用药学,1993,2:25);
生半夏,加陈醋、温开水调匀,敷患处,治疗颈部淋巴结炎30例,效果满意(时珍国药研究,1991,1:36);
半夏配生姜、茯苓煎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1例,结果临床症状均消失,10例心电图恢复正常(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9:26);
另生半夏研末溶于米酒或50%乙醇中,取上清液滴耳,对急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黑龙江中医药,1990,4:39)。
另有报道以生半夏配生姜煎液口服,预防脑CT增强扫描副作用800例,结果副作用明显减少,且止吐效果达98.7%(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299)
误服生半夏中毒时,可给服姜汁、稀醋、浓茶或蛋白等。必要时给氧或作气管切开。以生姜30g,
防风60g,
甘草15g,煎汤,先含漱一半,再内服一半,或以醋30~60ml加姜汁少许,漱口或内服。临床用生半夏时必须煎熟,以避免中毒。
5.附药:水半夏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Lodd.)BL.的块茎。水半夏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深秋采收,用石灰水浸泡1天,搅拌去皮后晒干或烘干。味辛,性温,有毒。水半夏功效与半夏类似,但无降逆止呕作用,兼有止血之功。水半夏临床多用于咳嗽痰多,痈疮疖肿,蛇虫咬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同半夏。
【
半夏古籍摘要】
1.《本经逢原》:“半夏同甘
苍术、茯苓治湿痰;半夏同瓜蒌、黄芩治热痰;半夏同南星、
前胡治风痰;半夏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2.《名医别录》:“半夏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
3.《医学启源》:“半夏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