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三棵针
【拼音】San Ke Zhen
【科属】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茎枝。
【产地】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泻痢、黄疸湿疹。本品苦寒有清热燥湿之功,入胃、大肠经而治湿热泻痢,单用有效,或与马齿苋、秦皮同用。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金钱草同用;治疗湿疹,常配伍青黛、滑石或者单品研末外敷。
2、咽痛目赤、聤耳流脓、痈肿疮毒。取本品泻火解毒之功,用治痈肿疮毒,咽喉肿痛,可配伍金银花、野菊花、连翘等同用;若治疗目赤肿痛,可配伍龙胆草、车前子、栀子等同用。
此外,以其根浸酒内服外用,可治疗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茎枝,去叶,洗净,晒干。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小檗碱、巴马亭、掌叶防己碱、小檗胺、药根碱,此外尚含有非洲防己碱、尖刺碱(氧化爵床碱)、异汉防己碱、木兰花碱等。
2、药理作用:
(1)小檗胺对大鼠肉瘤W256有显著抑制作用,与环磷酰胺合用,作用相加,比单用两者均强。异汉防己碱对艾氏腹水瘤有抑制作用。巴马亭、药根碱、尖刺碱对小鼠腹水癌细胞对氧的摄取有抑制作用。
(2)小檗胺具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大鼠及犬白细胞降低,腹腔注射小檗胺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血小板也有升高趋势。
(3)此外,尚有抗病原微生物、降压、利胆、抗炎等作用。
【临床应用】
1、用小檗胺防治由于恶性肿瘤而放疗、化疗及苯中毒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有一定疗效。(《中草药》1981,8:33)
2、用小檗胺片内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效。(《中华血液学杂质》1985,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