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
【拼音名】Bái Fán
【别名】 石涅(《山海经》),矾石、羽涅(《本经》),羽泽(《吴普本草》),涅石(《山海经》郭璞注),矾石(《本草经集注》),理石(《药性论》),白君、明矾、雪矾、云母矾、生矾(《纲目》)。
【来源】 为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
【原形态】 明矾石(《石雅》) 三方晶系。晶形呈细小的菱面体或板状,通常为致密块状、细粒状、土状等。颜色为无色、白色,常带淡黄及淡红等色。条痕白色。光泽玻璃状,解理面上有时微带珍珠光,块状者光泽暗淡或微带蜡状光泽。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平行不完全。断口晶体者呈贝状;块体者呈多片状、参差状,有时土状。硬度3.5~4。比重2.6~2.8。性脆。常为碱性长石受低温硫酸盐溶液的作用变质而成,多产于火山岩中。
【制法】 采得后,打碎,用水溶解,收集溶液,蒸发浓缩,放冷后即析出结晶。
【性状】 为不规则的结晶体,大小不一。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质硬而脆,易砸碎。气微,味微甜而涩。以色白、透明、质硬而脆、无杂质者为佳。易溶于水或甘油,不溶于酒精。水溶液显铝盐、钾盐与硫酸盐的各种反应。产甘肃、安徽、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炮制】 白矾:拣净杂质,用时捣碎。
煅白矾(又名枯矾):取拣净的白矾,置砂锅内加热溶化并煅至枯干,取出,剁块。
《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凡使白矾,须以磁瓶盛于火中煅,令内外通亦,用钳揭起盖,旋安石蜂窠于赤瓶之中烧,蜂窠尽为度,将钳夹出放冷,敲碎,入钵中研如粉后,于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却以纸裹,留坑中一宿,取出,再研。每修事十两,用石蜂窠六两烧尽为度。”
【性味】 酸涩,寒。有毒。
①《本经》:“味酸,寒。”
②《吴普本草》:“扁鹊:咸。雷公:酸,无毒。”
③《药性论》:“涩,凉,有小毒。”
【归经】 入肺、脾、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雷公炮制药性解》:”肺、肝二经。“
②《长沙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
①《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②《别录》:”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③《药性论》:”治鼠漏,瘰疬,疗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④《日华子本草》:”除风去劳,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风失音,疥癣。和桃人、葱汤浴,可出汗。“
⑤《本草衍义》:”火枯为粉,贴嵌甲,牙缝中血出如衄者,贴之亦愈。“
⑥《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
⑦《医学入门》:”治耳卒肿出脓,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疮,牙齿肿痛出血,历久碎坏欲尽,急喉风痹,心肺烦热,风涎壅盛,作渴泄痢。兼治蛇蝎、恶犬、壁镜、驴涎,马汗毒伤。“
⑧《纲目》:”吐下痰涎饮磷,燥湿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蚀恶肉,生好肉,治痈疽疔肿,恶疮,癫痫,疸疾,通大小便,口齿眼目诸病,虎犬蛇蝎百虫伤。“
⑨《医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