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药车前草的释名《纲目》:“按《尔雅》云:浮苡,马舄。马舄,车前。陆玑《诗疏》云: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故有车前、当道、马舄、牛遗之名。舄,足履也。幽州人谓之牛舌草。蛤蟆喜藏伏于下,故江东称为蛤蟆衣。”
中药车前草的基原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等的全草。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归肾、膀胱、肝经。体滑降利。
1.《别录》:“味甘,寒。”
2.《医林纂要?药性》:“叶:甘、咸,寒,滑。”
3.《本草分经》:“人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
4.《本草再新》:“叶:人肝、脾二经。”
中药车前草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饮。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敷或绞汁涂。
【注意事项】精滑不固者禁服。《本经逢原》:“若虚滑精气不固者禁用。”
【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治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黄疸,泻痢,热咳嗽,肝热目赤,咽痛乳蛾,衄血,尿血,痈肿疮毒。
1.《别录》:“主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烦,下气,除小虫。”
2.《本草经集注》:“叶捣取汁服,疗泄精。”
3.《药性论》:“治血尿。能补五脏,明目,利小便,通五淋。”
4.《滇南本草》:“清胃热,明目,利小便,分利五淋,赤白便浊,止水泻,消水肿,退眼赤。”
5.《本草汇言》:“主热痢脓血,乳蛾喉闭。能散,能利,能清。”
6.《生草药性备要》:“治白浊,煲粥食,利小便,清热毒。”
7.《本草备要》:“行水,泻热,凉血。”
8.《医林纂要?药性》:“补心,宁血热。泻肾,清肝火。”“解酒毒。”
9.《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治毒疮、疗肿。”
10.《湖南药物志》:“祛痰止咳,滑胎,降火泻热,除湿痹,祛膀胱湿热,散血消肿。治火眼,小儿食积,皮肤溃疡,喉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