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360 > 功效与作用 > 正文

甘蓝的功效与作用 甘蓝的配伍应用

来源:中药360

【名称】甘蓝

【释名】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十字花科植物甘蓝的茎叶。本品味甘、叶作蓝绿色,故名。

【别名】:童蓝菜(《千金要方》),西土蓝《《本草拾遗》),包心菜、洋白菜《中国蔬菜栽培学》),卷心荣、莲花白、葵花白菜(《中国药植图鉴》)。

【化学成分】

甘蓝含葡萄糖芸薹素(Glucobrassicin)和吲哚-3-乙醛。前者的含量在嫩叶为0. 5-0.9%,老叶为0.05-O.2%。含酚类成分黄酮醇、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s)和绿原酸,异硫氰酸烯丙酯,含硫的抗甲状腺物质。但这种抗甲状腺物质在烹调加热后即消失。此外,含维生素U样物质甚多。

【药理作用】

种子提取物有某些抑菌作用,全草几无抗菌作用。其叶(加热处理)应用于局部有刺激作用。可缓解胆绞痛。维生素U样物质有治胃溃疡痛的作用,且认为较人工合成的效果好。

【加工炮制】

净制取去根甘蓝,除掉不洁的外叶,洗净用。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胃、肾二经。

【功效主治】

1.益肾补髓,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肾为生命之源,脏腑阴阳之本。若肾阴亏虚或肾阳不足,致肾精亏损,髓海不充,则可见腰冷酸痛,骨软无力,脑转耳鸣,健忘嗜睡等症。甘蓝甘平无毒,主入肾经,可补肾生髓,故久食则精足髓充,阴阳调和而上述诸症自除。如《千金要方》讲:“久食大益肾,填髓脑,利五脏,调六腑。”《本草拾遗》亦谓:“补骨髓,利五脏六腑,利关节,通经络中结气,明耳目,健人,少睡。”

2.和胃止痛:甘蓝甘平,甘可缓急,又禀土而生,更入胃经,故有和中益胃而缓急止痛之功,用治胃脘胀痛,暖气返酸等症可效。《本草拾遗》讲:甘蓝“治黄毒,煮作菜,经宿渍色黄,和盐食之,去心下结伏气”。

3.鉴别应用:甘蓝与白菘,皆为白菜类食治之品,然白菘甘寒,长于清热除烦,益胃生津;甘蓝甘平,尤能补肾生髓,和胃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30-60克,煮食,煎汤或绞汁服。

【和合宜忌】

胃有积滞者宜慎。止痛宜鲜品生用。

【配伍应用】

配饴糖,和胃止痛。饴糖甘温,入脾胃经,功能补脾益胃,缓急止痛;甘蓝甘平而入胃经,擅长和中益胃止痛,二药配伍,相须为用,甘缓之力大增,用治虚寒胃痛。喜温喜按,得食痛减者尤为相宜。

【方剂制剂】

甘蓝饴糖汁《《经验方》) 鲜甘蓝、饴糖。绞汁饭前服。治虚寒或气滞胃痛,有和胃止痛之功。

【各家学说】

1.《备急千金要方》;“甘平,无毒。久食大益肾,填髓脑,利五脏,调六腑。”

2.《本草拾遗》:“甘蓝是西土蓝,阔叶可食,补骨髓,利五脏六腑,利关节,通经络中结气,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壮筋骨。治黄毒,煮作葅,经宿渍色黄,和盐食之。去心下结伏气。”

3.《胡洽百病方》:“甘蓝,河东陇西多种食之,汉地甚少有。其叶长大厚。煮食甘美。经冬不死,春亦有英,其花黄,生角结子。子甚治人多睡。”

4.《本草纲目》:“甘蓝,此亦大叶冬蓝之类也。甘平无毒。”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肠道闹情绪?日本百年人气肠道调理药推荐给你!

海带丝汤的营养功效 海带丝汤能增进消化

“六个核桃”的营养价值到底有多高

白果有哪些功效 白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