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为何能增强中药的疗效
酒本身就是一味中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品之一,中医用酒治病,历史悠久。中医学认为,酒乃水谷之气,味辛、甘,性大热,气味香醇,可以进入病人的心、肝二经,具有上升和发散的特性,可以通血脉、散淤血、行药势、御寒气、消冷积、矫臭矫味之功。中医理论认为,用酒送服或用酒浸泡中药可借助酒的辛热之性,缓和药物的寒性以调整中药的性味,并且酒具有升提之性,可以引药上行,使药力迅速到达全身经脉,以增强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所以自古以来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
用酒来炮制药物可以增加药物的疗效,即使是现在,中药房里的许多中药还需经过酒的炮制。《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酒制中药近50多种,名方中酒制中药入药也不少。因酒具有温通血脉、行药势之功效,在服用部分中药或中成药时,如果能用酒浸泡后饮用或用温酒送服,将会更好地发挥药物防治疾病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丹参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它性味苦寒,而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遇温则行”,如果丹参用温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服用,可借助于酒的辛热之性,增强丹参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的作用。又如川芎、当归、威灵仙、牛膝等活血通络、祛风湿止痛的药物,用温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饮用可借助酒的辛散走窜之功而更便于药物直达病所,更好、更快地发挥疗效。
此外,酒还能够增强中药温补肝肾、活血通络的作用。如中医常用的地黄、山茱萸、女贞子等补益药,经酒浸泡后可缓和其酸涩性,使其味转厚,增强补肝肾的作用;当归、乌梢蛇等经酒浸泡后不仅能增强其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还能矫正乌梢蛇的腥味,便于服用和保存。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药的多种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甙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等皆易溶于酒中,如果中药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可提高疗效。
那么,日常人们服用的中药或中成药哪些可以用酒浸泡后饮用或用温酒送服呢?
用酒送服中药
具有活血行气、化瘀通脉作用的药物,如用来治疗跌打损伤的自然铜、云南白药、七厘散等;用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的香附丸、痛经丸、定坤丹等;用来治疗手足麻木、中风偏瘫的丹参、鸡血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穿山甲、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等。
具有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作用的药物,如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独活、威灵仙、木瓜、白花蛇、乌梢蛇、追风丸、祛风舒筋丸、独活寄生丸、强筋壮骨丸等。
具有补益肝肾作用的药物,如枸杞子、女贞子、鹿茸、地黄、山茱萸、菟丝子等。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酒与中药同服尽管可增强部分药物的药效,但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因为这不仅与所服中药的性味、功效有关,还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有关,例如,脑出血等一些具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则不宜用酒送服活血化瘀的药物。
不宜用酒送服中药:
对酒精过敏者;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有肝脏疾患,特别是肝功能不全者;血压偏高者;有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者。此外,平素不习惯饮白酒的朋友,不妨选择用黄酒来送服药物,同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