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在中医里面用处很多,有生姜、干姜、煨姜、炮姜等。干姜并不是生姜直接晒干这么简单。接着看。
民国期间著名的中医张锡纯说过,姜最早的根茎叫母姜,这个母姜晒干叫干姜,如果母姜放入地下,发芽,长出其他的根茎,这些当年生的茎块,叫生姜,所以生姜不是母姜,生姜的辛辣之性比干姜要差一点,而以发散为主。
干姜和生姜不同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归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健胃止呕、化痰止咳。干姜,味辛、性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生姜发散的性质比较大,有发汗的作用,干姜这个作用就不大了,它的作用在里面,是一味温里的药物。
在中医里面有句话,叫“附子非干姜不热”。
在《伤寒论》里面有一个著名的温阳的方子【四逆汤】,用的就是附子和干姜搭配,用来回阳救逆。
这个方子是中医里面的一个派别——火神派的利器。火神派的一些大师,就是经常用这个【四逆汤】来救人于危难。
当人病重,阳气虚微,这个时候正气根本无法祛邪外出,往往马上就会出现危证,这个时候使用【四逆汤】,会振奋人的阳气,使得患者出现生机。
在换季或者冬天,人们穿得少了,风会直接打到肚子上,尤其是在室外时间长了,肚子就会冷到,这往往会引起肚子痛,有的女士会更严重一些。
这个时候家里如果有干姜粉,就可以冲服一点,可以起到暖中的作用。
这种干姜粉一般超市就有卖的,在佐料柜台,很方便购买,一般冲服一次就可以了。同时用热水泡泡脚,腹痛会很快缓解掉的。
一味干姜治大病
干姜味辛,性热。主要功能为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能引血分药入血中气分而生血,引附子入肾而祛寒回阳,并能温助心肺的阳气。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01腹痛腹泻
由于脾胃虚寒,寒邪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脘腹冷痛,喜热喜按,或吐或泻,吐泻物清稀等症,可用干姜温中散寒。
常与党参,白术、炙甘草、藿香、吴萸,茯苓,陈皮等同用。若胸腹俱冷痛、大寒、呕吐不能食,腹中寒气上冲,上下疼痛者,可配川椒、人参、党参)、饴糖同用(《金匮》大建中汤)。
02亡阳虚脱
体弱阳虚者抵抗力弱,如遇寒邪太盛,内侵脏腑,而出现脉微欲绝、四肢逆冷,凉汗湿衣,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用发散药过多致大汗淋漓出汗太多而出现四脉瓢冷,体温低下等,此为寒邪伤阳,或大汗亡阳而造成阳气欲脱的证候。
可急用干姜回阳通脉,常配附子、甘草同用(《伤寒论》四逆汤),虚人、老人还可再加党参(或人参),冷汗不止者,还可加麦冬,五味子、山萸肉等等。
03寒痰咳喘
由于阳气虚,水湿不化,聚而为饮,水饮寒痰,上犯于肺可致咳嗽,吐白色稀水泡沫状痰,气喘,畏冷,头眩,不欲饮水,冬季易发等症。
可以本品配细辛,五味子,名“姜辛味’法,有温肺,开肺,合肺的作用,常加入应证汤药中使用,例如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白芍,甘草,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等。
夏天妙用姜,还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只是很多人在夏天用生姜还是干姜的问题上一直很纠结。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古人经验的总结,也是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