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症状 鼻咽癌中医如何治疗
鼻咽癌是鼻咽粘膜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30~59岁患者,男性居多。其分布有一定的地区差别和种族特点,以黄种人发病率居高。多发于我国华南地区(广东、广西、香港、湖南等地)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新加坡、泰国等),并有家族聚集性和血缘遗传关系。本病的发病原因与遗传、环境、免疫、EB病毒及饮食等因素有关,然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中医学中没有鼻咽癌的名称,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失荣”、“鼻渊”、“真头痛”、“上石疽”、“控脑砂”等范畴。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曰:“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历代医著对本病的症状已有较详细的描述。医家们已总结了不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正宗》有内服和荣散坚丸和外敷飞龙阿魏化坚膏之法。
《医宗金鉴》还强调据症辨治之法:“初起气实者,宜服舒肝溃坚汤;气虚者,宜服香贝养荣汤。外用葱白、蜂蜜,捣泥敷贴。久不消者,以阳燧锭每日灸之,以或消、或软、或将溃为度。”上述经验迄今仍不失其临床价值。
现代中医对鼻咽癌的研究起步较晚,60年代后期,广东、湖南部分医院相继成立了鼻咽癌防治小组,对鼻咽癌的发病、治疗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已有的资料分析,中医中药的疗效较单纯放疗明显提高。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开展了实验室研究。在诊断上,开展了关于证型和舌象的研究,发现舌象的变化与证型、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有关。在用药方面,也观察到活血化瘀药有放射增敏作用,益气养阴药有提高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作用等等。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包括研制探索新剂型、新方法等,发掘更有效的药物和方剂,仍是目前重要的课题。
下面介绍中医分型治疗:
1.热毒壅盛
治法: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处方:苍耳子12克,辛夷12克,八角金盘12克,山豆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见穿30克,山慈姑30克,黄芪30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
加减:鼻衄加三七粉、茜草炭、血余炭;头痛、视力模糊或复视加僵蚕、蜈蚣、全蝎、钩藤。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一疗程,视病情服完1~3疗程后改隔日或3日服1剂,持续半年巩固疗效。
2.气血凝聚
治法: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处方:黄芪15~3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当归10~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24克,葛根10克,陈皮9克,丹参15~24克。
加减:口干咽燥加沙参、麦冬、花粉;月中块红、肿、热、痛加银花、连翘;胃脘不适加砂仁、石斛;头晕乏力加红参。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3.痰浊积聚
治法:软坚化痰,解毒散结。
处方:生南星10克,生半夏10克,夏枯草10克,佛手10克,葵树子30克,牡蛎30克,七叶一枝花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10克。
加减:头痛加露蜂房、两头尖;有颅神经改变加蜈蚣、全蝎;干咽痛、牙肉肿痛加射干、石斛、岗梅根;口苦、胸胁痛加八月札、郁金、山楂、二至丸。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津亏阴伤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解毒。
处方:雪梨干30克,芦根30克,天花粉15克,麦冬9克,生地9克,桔梗9克,荠菜15克,杭菊花12克,玄参15克。
加减:头痛加钩藤、白芷、生川乌;鼻衄加仙鹤草、茅根、紫珠草、白芨;鼻塞加苍耳子、辛夷花、野菊花;口因痛加山豆根、威灵仙、露蜂房;口因粘膜糜烂加连翘、马勃、银花、岗梅干;耳呜加女贞子、旱莲草、磨盘草;颈部肿块未控加生南星、生半夏、僵蚕、浙贝。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5.脾胃虚弱
治法: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处方:党参15克,茯苓15克,淮山药15克,鸡血藤30克,桑椹子10克,炙甘草6克。
加减:脾阳虚加莲子、扁豆;痰壅加法半夏、陈皮、浙贝;气虚乏力、白细胞下降加黄芪、人参、黄精;恶心呕吐加竹茹。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