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一牛奶中的igf—1是致癌因子吗?
回应牛奶中含量远少于人体自身产生的量,没有权威论证认为其致癌
网文称,“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细胞活跃生长与繁殖,导致前列腺癌、乳腺癌”。
igf—1是什么物质?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乳品标准委员会副专家告诉,igf—1的全称是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对人体而言,其在血糖控制、生长发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一种蛋白质多肽。
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发言人表示,igf—1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种激素样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液体里,包括人体的母乳。一般饮用的情况下,牛奶中的igf—1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官网看到,该机构的最新审查报告回应称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说明igf—1是致癌因素。人体本身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体内的生成量为一千万纳克。据测定,人奶中的igf—1含量为13至40纳克/毫升,市场上的牛奶样本igf—1含量约2.45纳克/毫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的结论也基本与此相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专家告诉,在多项研究当中,最低组的乳制品摄入量为每日240克(以牛奶计)以下,最高组的每日摄入量超过700克,从研究数据看,每日摄入相当于牛奶240克的乳制品不会显著增加或降低癌症的风险。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学系专家余海虎介绍,每天喝牛奶的人,血清内igf—1含量会比平常人稍多。不过,对于igf—1是否直接致癌,余海虎说,学术界没有共识,目前也没有权威论证证明igf—1是有害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对184个国家及地区的调查显示,在畜牧业发达的蒙古国,其前列腺癌、乳腺癌发病率为2.4/10万和8/10万,是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2009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总结近10年研究,发布了食物、营养与癌症预防领域最权威的信息,该报告由23个来自不同国家的权威专家,对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研究进行评议后完成。报告认为牛奶降低结肠癌证据充分。降低膀胱癌证据不足。乳酪对促进结肠癌发生证据有限。奶油与促进肺癌增加证据不足。奶和奶制品与提高前列腺癌发生危险的证据不足。
疑问二酪蛋白会导致乳腺癌吗?
回应酪蛋白广泛分布在天然乳类中,实验和研究表明牛奶与乳腺癌无关
有网文称,牛奶中的酪蛋白会导致乳腺癌,加速癌细胞扩散。
据介绍,酪蛋白广泛分布在天然乳类中。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组成,酪蛋白占80%以上,酪蛋白分子量大,是携带矿物质的载体,如酪蛋白磷酸肽就是其水解产物,能促进钙等矿物质吸收利用。100克牛奶中约含3克蛋白质,一斤牛奶约含15克,而我国每人每天从一日三餐平均摄取的蛋白质有70克,酪蛋白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
网友所说的“酪蛋白致癌”依据是美国康奈尔大学专家柯林。坎贝尔的一项“大鼠实验”。大鼠被给予致癌物黄曲霉素的同时,分别喂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结果显示酪蛋白相对更易促进黄曲霉素诱发癌症。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君石院士表示,一些媒体报道未完整呈现上述动物实验,完全没有提及黄曲霉素这一致癌物。陈君石指出“假如没有致癌物,无论是酪蛋白还是大豆蛋白都不会引起大鼠发生癌症。”
表示,黄曲霉素本来就是致癌物质,这一实验引申不出酪蛋白可以致癌的结论。
认为,实验当中,酪蛋白用量非常大,日常喝牛奶远不可能达到这个数量,所以不能用这个动物实验来类推奶类的促癌效果。据即使是柯林。坎贝尔曾任顾问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也没有认同“牛奶致癌”的观点,在他们发布的关于食物与癌症关系的科研证据总结中,红肉、酒精饮料、含糖饮料被作为“有一些证据显示增加癌症风险”,但没有提到牛奶或奶制品。
据介绍,从1993年至2008年,国际上发表了12项关于牛奶及奶制品与人体癌症关系的研究,涵盖英国、美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等多国,随访人数最高达30余万人,随访时间最长达65年。表示,“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得出结论,牛奶及奶制品的摄入与乳腺癌无关。”
事实上,2006年12月,坎贝尔在美国接受人民日报社《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他的研究“并不是说乳制品会致癌”。即使是其中的酪蛋白,坎贝尔也不认为它就会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