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寒冷刺激,人的颈部会出现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板滞性疼痛,因此,寒冷的冬季往往成为颈椎病的高发季节。但也要注意盲目牵引容易造成颈椎韧带受伤。
虽然加强日常保健对预防颈椎病很重要,但如果出现颈椎病的症状,更应及时就医,到医院接受正规诊治。那么,此病都有什么治疗方法?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常用食疗方有哪些?
分型论治是关键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对于此病,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呢?
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颈肩痛,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少数有眩晕乃至摔倒,或一侧面部发热、出汗异常。目前,临床上对该病依据发病类型,主要采用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法。临床将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型、脊髓型,确定属于哪一类型,对下一步的医治很关键。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其疗法也各有不同。在颈椎病的患者中,神经根型约占60%,交感型约占10%,其中绝大多数采用非手术疗法即可获得满意效果,并有望治愈。少数长期接受严格的非手术疗法不能有效缓解症状者,或症状反复发作者,可考虑手术根除;少数病情严重者也可接受早期手术。另外,脊髓型在颈椎病中约占10%,对人的运动功能危害最大,绝大多数采用保守方法无效,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目前非手术方法包括:牵引疗法、围领疗法、推拿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和针灸疗法。
盲目牵引易致颈椎韧带损伤
临床上很多医生在接诊此病时,多采用牵引疗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采用牵引方法一定要根据病人X线片,了解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如果不加区别地牵引,往往会造成颈椎韧带损伤,加快增生,加重病情。我们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发现,如颈椎病人生理曲度已变直或反向,一定要进行卧位睡姿牵引,再逐渐后伸牵引,以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否则易使颈椎后总韧带附着点受力增大,不符合生理力学的要求,并加快颈椎增生速度。为使牵引更具科学性,我们根据颈椎病各型特点及发病原因,提出以符合生物力学特点的卧位持续间歇定量牵引及手法整复为主,以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并配合理疗、针灸、按摩及中西医药物,由此缓解肌痉挛,改善血运,增强神经功能。
忌过度治疗和“小病大治”
患者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由于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其症状也随之多样化,约有5%的不典型病例容易和骨关节病、胃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冠心病、高血压相混淆,一旦盲目用药或随意手法整复,就会隐藏一定的危险。所以患者应该选择正规医院就诊。另外,有些患者,特别是一些轻度或早期患者因缺乏颈椎病防治知识,又求医心切,觉得多用药、用好药就能迅速治愈,常常是中药、西药等多种药联合应用,按摩、药物外敷、针灸一起上,造成“小病大治”,过度治疗,结果往往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食疗有助于温经通络
听说中医有一些食疗方对颈椎病有效,食疗方如何制作呢?
的确,有些颈椎病人可以考虑使用一些食疗方,如煲猪脊骨,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温经通络的功效。具体做法如下:千斤拔、粉葛各30克,猪脊骨500克。将千斤拔洗净,粉葛去皮切片,猪脊骨切段,共放锅内,加清水6碗,煲成1-2碗即可。饮汤食肉,可常服。
此外,脊髓型颈椎病及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服用“归芪鸡血藤蜜汁”,有益气养血、舒筋活络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当归尾20克,炙黄芪30克,鸡血藤60克,酒浸甘地龙20克,蜂蜜30克。将当归尾、黄芪、鸡血藤、甘地龙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锅,加水浓煎1小时,去渣取汁,趁温对入蜂蜜,搅匀即成,早晚2次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