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营养价值很高。鸡蛋中钙、磷、铁和维生素A含量很高,B族维生素也很丰富,还含有其它许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虽然鸡蛋营养价值高,吃法多变,不过吃鸡蛋还是有5大误区需要注意。
误区一:鸡蛋怎么吃营养都一样 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
误区二:蛋壳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 鸡蛋壳的颜色与营养价值的关系并不大,分析表明,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取决蛋的营养价值而言,其高低主要取决于饲料的营养结构与鸡的摄食情况,与蛋壳的颜色无多大关系。从感官上看,蛋清越浓稠,表明蛋白质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质越好。正常情况下,蛋黄颜色较深的鸡蛋营养稍好一些。
误区三:鸡蛋与豆浆同食营养高 豆浆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抑制人体蛋白酶的活性,影响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鸡蛋的蛋清里含有黏性蛋白,可以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使蛋白质的分解受到阻碍,从而降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
误区四:煮鸡蛋的时间越长越好 鸡蛋煮的时间过长,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亚铁,很难被吸收。油煎鸡蛋过老,鸡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质会变成低分子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在高温下常可形成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学物质。煮鸡蛋最好是凉水下锅,水开了再煮3分钟即可。这时鸡蛋呈溏心状,营养成分最利于人体吸收。不同煮沸时间的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是有差异的。“3分钟鸡蛋”是微熟鸡蛋,最容易消化,约需1小时30分钟;“5分钟”鸡蛋“是半熟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约2小时;煮沸时间过长的鸡蛋,人体内消化要3小时15分。
误区五:生鸡蛋比更熟鸡蛋有营养 有人认为,生吃鸡蛋有润肺及滋润嗓音功效。事实上,生吃鸡蛋不仅不卫生,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且并非更有营养。 1。生鸡蛋难消化,浪费营养物质。人体消化吸收鸡蛋中的蛋白质主要靠胃蛋白酶和小肠里的胰蛋白酶。而生鸡蛋中的蛋清里有一种抗胰蛋白酶的物质,会阻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2。生鸡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体出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皮肤发炎、脱眉等“生物素缺乏症”。 3。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并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体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质才变得松软,才更有益于人体消化吸收。 4。大约10%的鲜蛋里含有致病的沙门氏菌、霉菌或寄生虫卵。如果鸡蛋不新鲜,带菌率就更高。 5。另外,生鸡蛋还有特殊的腥味,也会引起中枢神经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减少,从而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鸡蛋要经高温煮熟后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鸡蛋。
鸡蛋食用注意事项蛋必须煮熟吃,不要生吃,打蛋时也须提防沾染到蛋壳上的杂菌。婴幼儿、老人、病人吃鸡蛋应以煮、卧、蒸、甩为好。另外,毛蛋、臭蛋不能吃。冠心病的人吃鸡蛋不宜过多,以每日不超过1个为宜,对已有高胆固醇血症者,尤其是重度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或可采取吃蛋白而不吃蛋黄的方式,因为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比蛋白高3倍,可达1400毫克每百克。
吃太咸30分钟“爆”血管
食盐对血管的损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吗?澳大利亚的一项新研究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研究者发现,吃完含盐量多的食物,短短30分钟后,血管扩张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心脏就会受伤。科学家表示,即使原本血压正常,食盐摄入过多,也会迅速对血管产生伤害。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了这项研究,澳大利亚科学家以16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组食用含4克盐的高盐食物,另一组食用0.3克盐的低盐食物。志愿者用餐前后,科学家都测量了他们臂动脉的血流情况。这项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仅仅半小时后,进食高盐食物的志愿者的血流量就受到影响,他们的血管扩张幅度为进食低盐食物志愿者的一半,而且这种影响在1小时后会达到高峰。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血管医学专家埃米尔·莫勒博士表示,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血管泵出血液时会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会放松血管,顺畅血流;而食盐和脂肪之类的物质会阻碍一氧化氮的释放,从而妨碍血管扩张能的力。多项研究表明,血管功能一旦受到这样的损害,肯定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减少盐摄入量的小窍门:
1、烹饪时后放盐、少放盐、不放盐;特别是要避免将餐桌上的盐加入食物中。
2、尽量不去餐馆吃饭,如果是在餐馆吃饭,可以请求在菜肴中少放盐。同时,别点汤。
3、用其他调味品弥补限盐后的口感需求,如醋、植物调味品等。
4、洗净盐浸食品中的盐。
5、少吃经多道加工的食物。
补钙太多易诱发心脏病
谈到心脏病发作,多数人首先会想到,长期饮食油腻和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难辞其咎。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心脏病的相关因素。近日,国外的网站列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可能损害心脏的诱因。
1、收入低。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富裕地区的同龄人相比,生活在低收入居民区者的心脏病发病率会升高3倍。
2、抗生素。2012年一项对常用抗生素的研究发现,阿奇霉素会增加心脏病的死亡风险。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心脏中心马诺·伍德博士说,如果你患有心脏疾病,可以提醒医生避免使用此类抗生素。
3、钙补太多。《心脏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钙补充剂的患者心脏病发作风险高于未服药者。伍德说:“我建议心脏病患者每周吃两次三文鱼和富含钙的食品,并且通过户外活动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4、感染。流感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确诊三天后发生心脏病的几率升高5倍。主要原因是,感染可导致炎症反应,引起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5、银屑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皮肤科副教授乔尔·盖尔芬德说,银屑病是心脏病和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严重银屑病通常需要治疗。盖尔芬德的研究表明,与吸烟、超重和高血压引起心脏病的机制不同,银屑病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他指出,银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导致慢性炎症,进而引发心脏病发作。
6、婚姻问题。夫妻关系差不利于心脏健康。据伦敦大学的一项流行病学报告称,感情问题可使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增加34%。
7、“好”胆固醇降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冠心病第3大风险因素。伍德说,锻炼能够增加“好”胆固醇的含量。
8、、、肾脏问题。荷兰一项研究发现,肾脏功能下降会使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上升。另一项研究也发现,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脏风险比正常人增加2倍。
9、住在闹市区。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交通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1倍。另一项研究发现,居住在主干道附近的人群肺心病死亡风险升高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