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从新》)
【异名】茅草香子(《简易草药》),灯台、双合合(《植物名实图考》),对叶草(《草木便方》),对月草(《分类草药性》),对月莲(《贵州民间方药集》),小黄心草、宝心草、瓦心草(《广西中兽医药植》),穿心草(《江苏植药志》),叫叫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排草、对经草(《江西民间草药》),红旱莲、宝塔草(《浙江民间草药》),佛心草(《四川中药志》),穿心箭、蜻蜓草(《杭州药植志》),对莲、离根香、当归草、小连翘(《泉州本草》),蛇开口、养子草、野旱烟、叫珠草、翳子草、烂肠草(《湖南药物志》),蛇喳口(《贵州草药》),叶抱枝(《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藤黄科植物元宝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元宝草
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光滑无毛。茎直立,分枝,圆柱形;叶对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约3~6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钝圆,全缘,两叶基部连合为一体,而茎贯穿其中,上面绿色带紫红色,下面灰绿色,密生黑色腺点。聚伞花序顶生,花小,黄色;萼片5,椭圆形,不等大,有黑点;花瓣5,广倒卵形,几与萼等长;雄蕊3束,子房3室,花柱3个。蒴果卵圆形,3室,长约7毫米,具赤褐色腺点。花期6~7月。
生长于山坡、路旁。我国长江流域南至台湾均有分布。
【采集】6~7月采收,拔取全草,除去泥沙杂质,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常碎断。根长约3~7厘米,支根细小,呈棕黄色。茎圆形,光滑,外表棕黄色,粗约2~5毫米;节微突起,基部节较密,顶端节渐稀,并有细小分枝,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呈茶褐色,叶背以扩大镜观察,有黑色的圆形腺点。叶基部两两相连,呈元宝状。较老的茎梗顶端有黄色小花。果实细小。以干燥、色泽棕黄、有叶片者为佳。
产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性味】苦辛,凉。
①《本草从新》:“辛,寒。”
②《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平,无毒。”
③《湖南药物志》:“苦,寒,有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功用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跌扑闪挫,痈肿疮毒。
①《本草从新》:“补阴。治吐血,衄血。”
②《百草镜》:“治跌扑闪腰挫疼,痈毒。”
③《简易草药》:“治痧症。”
④《植物名实图考》:“治乳痈。”
⑤《草木便方》:“止血,定痛,利便,通经,下乳,催生。”
⑥《分类草药性》:“治痒子;去瘀血,生新血。治月经不调。”
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冷宫黑经;又镇咳,止盗汗。”
⑧《湖南药物志》:“治疮疖肿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宜忌】①《四川中药志》:“无瘀滞者忌服,孕妇慎用。”
②《泉州本草》:“多服破气,令人下利。”
【选方】①治阴虚咳嗽:元宝草一至二两,红枣七至十四枚。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②治咳嗽出血:鲜元宝草二两(干者一两),与猪肉炖服,连服五至七次。(《泉州本草》)
③治慢性咽喉炎,音哑:元宝草、光叶水苏、苦蘵各一两,筋骨草、玄参各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月经不调:月月开、益母草、对月草各一两,干酒一杯,加水煎,分三次服。(《重庆草药》)
⑤治赤白下痢,里急后重:元宝草煎汁冲蜂蜜服。(《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乳痈:元宝草五钱。酒、水各半煎,分二次服。(《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跌打扭伤肿痛:鲜元宝草根五钱,酒、水各半煎服;另用元宝草叶,加酒酿糟同捣匀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
⑧治蛇咬伤、指疡:鲜元宝草捣罨患处。(《浙江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