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360 > 中药大全 > 正文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 槟榔的药理作用

来源:中药360

槟榔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别名:大腹子。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常绿乔木槟榔树的干燥成熟种子。多为进口。我国亚热带地区亦有栽培。

产地:主产于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印尼等地。我国海南岛、广西、云南、台湾亦产。

性状鉴别:呈扁圆球形或圆锥形,高1.5~3厘米,底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截平中央有一凹窝(珠孔),其侧缘有一明显疤痕(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乳白色与棕红色交错呈大理石样纹理。气无,味涩而微苦。

以个大,体重,坚实,无破碎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生物硷,主要为槟榔硷,另含综合鞣质和一种红色素(即为榔红)。

药理作用:杀虫、消积、利气。

(1)驱虫。能麻痹绦虫,使绦虫体弛缓,故能将全虫驱出。对猪肉绦虫的麻痹力最强,能使全虫各部都瘫痪;对牛肉绦虫则仅能使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完全瘫痪,而对中段和后段的孕卵节片影响不在。

(2)健胃。槟榔硷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

(3)抗病毒。对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PR3 有抑制作用,治疗感染流行性感冒的老鼠也有效。

(4)抗真菌。水浸剂在试管内对董色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5)缩瞳。槟榔硷能刺激副交感神经,使其机能亢进,故用槟榔煎液滴眼,有缩瞳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或炒焦。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胃、大肠经。

功能: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

主治:虫积腹痛,疟痢,食积,气滞胀闷,水肿脚气。

临床应用:为中药中重要的有效驱虫药。

(1)治绦虫,对猪肉绦虫疗效甚佳,治愈率可达90%以上,治短小绦虫疗效也较满意。治牛肉绦虫疗效较差,但与阿的平联合应用或与南瓜子合用能提高疗效。以上治疗,口服煎液(槟榔60~90g,加适量水,煎煮20~30分钟)可以取效,通过十二指肠管注入煎液效果更好。

(2)治姜片虫:单服其煎剂可取效,也可配乌梅甘草,方如槟乌合剂。

(3)治蛔虫、鞭虫,有一定效果。

(4)用于行气导滞。痢疾初起时配伍使用,有助于减轻肠内导常发酵和促进炎症渗出物的排出,减轻里急后重。常配木香、川连等,方如木香槟榔丸。此方可治消化不良而胸腹胀满、大小便不利者。

(5)用于利气逐水,对某些水肿患者(如脚气病、肝硬化腹水),在配伍中可重用尖槟。治水肿实症之成方舟车丸等,也包含槟榔。治脚气病而两脚肿重之鸡鸣散,以槟榔配陈皮木瓜等,可加强利水消肿作用。

(6)用于缩瞳,取其煎液滴眼、在治疗青光眼时应用。

使用注意:

(1)槟榔之副作用可有腹泻、恶心、呕吐、胃肠痉挛。

(2)驱绦虫时,以煎剂冷服副作用较少。

(3)用于驱虫时,将槟榔片先浸渍数小时,然后再煮成煎剂,效果更好。

用量:用于驱虫,9~90g,其他情况,6~12g。

处方举例:

(1)槟乌合剂:槟榔9g,乌梅3g,甘草0.9g,水煎,早晨空腹顿服。

(2)木香槟榔丸(张子和):木香3g,槟榔9g,陈皮6g,枳壳6g,川连4.5g,香附3g,黑丑4.5g,青皮6g,莪术6g,黄柏6g,大黄9g,水煎服。

(3)鸡鸣散(《证治准绳》):槟榔7枚,陈皮30g,木瓜30g,吴茱萸6g,紫苏9g,桔梗15g,生姜15g,共为粗末,水煎,分3~5次冷服。

注:

(1)进口槟榔,过去多经香港输入,经过加工挑选,其个大形圆坚实者称“大白”残损破碎者称“笋白”,形似鸡心者称“鸡心槟榔”,形如鸡心个小者称“四京子”。现由产地直接进口,商品按形状和质量的好次,分为1~3等槟榔和1~3等槟榔瓣。

(2)枣槟榔,为国产槟榔未成熟幼嫩的干燥果实。呈长椭圆形,长4~6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黑棕色,有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基痕,基部有果柄痕及残存的萼片。质坚硬,断面果皮纤维性,棕紫色,内含种子一枚。由于采摘时的老嫩程序度不同,种子的形状不一,幼果的种子一般细长如大枣核状,产地称“榔软”;近成熟的果实,其种子干燥后,呈长圆形块状,产地称“榔干”这两种在商品上统称枣槟榔肉、紫棕色,有明显的皱纹,断面暗棕色。气无,味微涩。效用较成熟槟榔缓和。广东海南岛、云南、台湾当地人民喜将鲜幼果作嗜好品食用。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白花岩青兰的功效 白花岩青兰用于感冒发热

白花油麻藤的功效 白花油麻藤用于贫血

白菊花根的功效 白菊花根治疔肿

白马鬃铃花的功效 白马鬃铃花主久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