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360 > 中药大全 > 正文

山蒟的功效 山蒟治风湿痛

来源:中药360

山蒟,中药名。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山蒟Piper hancei Maxim.的茎叶或根。植物山蒟,分布我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及云南。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行气止痛,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胃痛,痛经,跌打损伤,风寒性较大咳喘,疝气痛。

山蒟别名

酒饼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爬岩香、二十四症、上树风《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石蒟、穿壁风《广西中草药》,满天香、小风藤《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山萎《广西本草选编》,绿藤、香藤、钻骨风《全国中草药汇编》,臭荖藤《福建药物志》,辣椒姜《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见风追、过节风、千节风、上树蛇、抱蛇、水蒌、血姜、山老叶、也侧苗《新华本草纲要》

山蒟入药部位

茎叶或根。

山蒟性味

味辛,性温。

山蒟归经

入肝、肺经。

山蒟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行气止痛,化痰止咳。

山蒟主治

风湿痹痛,胃痛,痛经,跌打损伤,风寒性较大咳喘,疝气痛。

山蒟相关配伍

1、治风湿痹痛,

山蒟鲜茎叶30g。煎水后服用,每日1剂。

山蒟、威灵仙秦艽桂枝、川芎各9g。煎水后服用,每日1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风湿劳伤,爬岩香30g,威灵仙、兔耳风各9g。泡酒后适量饮用或煨水服。(《贵州草药》)

3、治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山蒟、锦鸡儿、枫荷梨各30g,大活血15g。加水酒为引,煎水后服用。(《草药手册》)

4、治慢性胃炎,山蒟根、良姜各6g,野花椒3g,乌贼骨12g。共为细末,每服1.5g,每日3次,饭后服。(《草药手册》)

5、治月经不调,痛经,消化不良,胃痛,咳嗽哮喘,干山蒟根3-10g。煎水后服用,日服2次。(《文山中草药》)

山蒟用法用量

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用量在,9-15g,鲜品加倍;或也可以用本品把握好用量以后用来泡酒喝。

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品,煎煮后洗于患处或身体即可或鲜品捣烂药材敷于患处。

山蒟药理作用

1、抑制PAF引起的兔血小板聚集。

2、抑制PAF引起的炎症反应。

山蒟使用注意

孕妇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山蒟炮制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切段,当季节采收后可以新鲜使用的一味药材或晾晒成干品。

山蒟鉴别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细长,直径1-3毫米;表面灰褐色,有纵纹,节膨大,有不定根,节间长2-10厘米;质脆易断,断面皮部灰褐色,较薄,木部灰白色,有许多小孔。叶多皱缩,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狭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楔形,常偏斜;上表面墨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质脆。气清香,味辛辣。

山蒟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长10余米。除花序轴和苞片柄外均光滑是没有毛的。茎、枝具细纵纹,节上生不定根。叶互生,纸质或近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少披针形,长6-12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或楔形,有时明显不对称,叶脉5-7条,最上1对互生,离基1-3厘米从中脉发出;叶柄长5-1毫米至2毫米;叶鞘长约为叶柄之半。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6-10厘米;总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略长,花序轴被毛;苞片近圆形,直径约0.8毫米,近无柄或具短柄,盾状,向轴面和柄上被柔毛;雄蕊2枚,花丝短。雄花序长约3厘米,果期延长;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但柄略长;子房近球形,离生,柱头4或3。浆果球形,黄色,直径2.5-3毫米。花期3-8月。

山蒟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溪涧边、密林或疏林中,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

山蒟相关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祛风湿,强腰膝。治风湿痛,风寒性较大骨痛,腰膝无力,四肢肌肉萎缩,咳嗽气喘。”

《贵州草药》记载:“祛风除湿,理气化痰,壮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白花岩青兰的功效 白花岩青兰用于感冒发热

白花油麻藤的功效 白花油麻藤用于贫血

白菊花根的功效 白菊花根治疔肿

白马鬃铃花的功效 白马鬃铃花主久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