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大狼毒
【摘录】《滇南本草》。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大狼毒的根。原植物系大狼毒Euphorbia hematocvpha Hand Mazz.
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折断有白色乳汁。根圆柱形,不分枝,外皮黑褐色,内面黄白色。单叶互生;长圆形,长4.5—6.5厘米,宽1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无柄。花常6—8朵生于茎顶或单生于叶腋;淡黄色。蒴果圆球形,直径约1.3厘米,外有软刺,成熟时3室开裂。花期夏季。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云南等地。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研粉。
【性味归经】
苦、辛,温,有毒。入心、肺二经。
【功效与作用】
燥湿疗疮,本品有燥湿止痒,消肿止痛之力,用治湿疮流汁,搔痒无度,或恶疮疥癣,亦可以其消肿之力,治疗外伤性肿痛。
本品大毒。内服极慎重。中毒后可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烦躁、血压下降;重者眩晕、行步不稳、痉挛。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涂敷。
【各家论述】
《云南中草药》:“止血、消炎、消肿。治外伤出血。”“采挖时应避免汁液沾染皮肤,否则易产生过敏反应,症见面部浮肿。”
《滇南本草》:“治疥癞疮。大狼毒,花椒,为细末,香油或猪油调搽。避风。”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大狼毒全草含大戟乳酯,皂甙丁酸及生物碱,泽漆毒素等。中毒症状:腹痛、腹泻,呕吐,烦躁,血压下降,重者眩晕,举步不稳,痉挛。
【急救方法】:
(一)洗胃,镇静和输液;
(二)杏仁9克煎水服;
(三)白蔹煎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