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切段,生用。
白薇苦、咸,平,无毒,寒。归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①直立白薇,又名:三百根、牛角胆草、苦胆草、羊奶子、山烟、百荡草、老龙角、羊角细辛、上天梯、大向砂、九根角、节节空、大百砂、双角果、婆婆针线包、底线补、山老瓜瓢。萝藦科,鹅绒藤属。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植物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的条状根。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广卵形,长约5~10厘米,宽约2.5~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被短柔毛,老时渐脱落,下面淡绿色。
密被灰白色绒毛,叶脉在下面稍隆起。伞形花序腋生,小花梗短,下垂,密被细柔毛,花黑紫色,直径约1~1.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外侧密被细柔毛,花冠5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外侧疏生黄褐色细柔毛,副花冠5裂,裂片椭圆形,上部围绕于蕊柱顶端,与蕊柱几等长,下部与花丝基部相连,雄蕊5,上部与雌蕊合成蕊柱,雌蕊由2心皮组成,两心皮略连合,子房上位,花柱四周有短柔毛,柱头位于蕊柱下。蓇葖果角状,纺锤形,长5~8厘米,宽约1.5厘米。种子多数,卵圆形,有狭翼,先端有白色长绵毛。花期5~7月。果期8~10月。
②蔓生白薇,又名:白花牛皮消。
形态与直立白薇相似,惟茎上部为蔓生,被短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花较小,直径约1厘米,初开时黄绿色,后渐变为黑紫色。
生于山地。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
【药性】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应用】
1.阴虚发热,产后虚热。本品苦寒,善入血分,有清热凉血,益阴除热之功。若治热病后期,余邪未尽,夜热早凉,或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常与地骨皮、知母、青蒿等同用;若治产后血虚发热,低热不退及昏厥等症,可与当归、人参、甘草同用,共收养血益阴、清热除蒸之效,如白薇汤(《全生指迷方》)。本品既能退虚热,又能清实热,与生地黄、玄参等清热凉血药同用,还可用治温邪入营,高热烦渴,神昏舌绛等。
2.热淋,血淋。本品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可用于膀胱湿热,血淋涩痛,常与木通、滑石及石韦等清热利尿通淋药同用。
3.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本品苦咸而寒,有清热凉血,解毒疗疮,消肿散结之效,内服、外敷均可。常与天花粉、赤芍、甘草等同用,治疗血热毒盛的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如白薇散(《证治准绳》),也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若治咽喉红肿疼痛,常与金银花、桔梗、山豆根同用。
4.阴虚外感。本品还可清泄肺热而透邪,清退虚热而益阴,故常与玉竹、豆豉、薄荷同用,治疗阴虚外感,发热咽干、口渴心烦等症,如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
【用法用量】煎服,4.5~9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
2.《本草纲目》:“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
3.《本草正义》:“凡苦寒之药多偏于燥,惟白薇则虽亦属寒而不伤阴液精血,故其主治各病,多属血分之热邪,而不及湿热诸证。……凡阴虚有热者,自汗盗汗者,久疟伤津者,病后阴液未复而余热未清者,皆为必不可少之药,而妇女血热,又为恒用之品矣。”
【宜忌】
①《本草经集注》:“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大枣、山茱萸。”
②《本草经疏》:“凡伤寒及天行热病,或汗多亡阳过甚,或内虚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
③《本草从新》:“血热相宜,血虚则忌。”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强心苷等。其中强心苷中主要为甾体多糖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白薇素。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白薇苷有加强心肌收缩的作用,可使心率减慢。对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解热、利尿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白薇又可治疗其他疾病,如:用白薇、党参(或人参)、当归、炙甘草,水煎服,随证加减,治疗血管抑制性眩晕11例,治愈9例,一年未复发,有效2例;有用白薇、泽兰、银花、玄参、白芍等,水煎服,治疗红斑性肢痛27例,疼痛缓解者25例,无效2例(中药学 2001:585)
4.不良反应:现代研究证明白薇有较强的强心作用,内服过量,易引起强心苷样中毒反应,中毒量为30~45g,可出现心悸、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流涎等中毒症状,临床用药应予注意。
白薇的功效:
1、白薇既清实热,又清虚热,而以清虚热为所长。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常与地骨皮配伍;用于产后血虚发热,昏厥,常与当归、人参配伍,如白薇汤;用于温病热入血分,高热神昏,常与犀角、玄参配伍。亦治肺热咳嗽。
2、中药白薇清热凉血,又能通淋,对血淋最宜。用于热淋、血淋,常与生地黄、淡竹叶配伍;若治胎前产后的热淋、血淋则与白芍等分为末冲服。
3、中药白薇有解毒之功。用治疮疡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证。内服外敷均可。
白薇的作用:
白薇素有加强心肌收缩的作用,可使心率减慢。对肺炎球均有抑制作用,并有解热、利尿等作用。
白薇的副作用:
不良反应:白薇素有较强的强心作用,内服过量,已引起强心苷样中毒反应,中毒量为30~45g,可出现心悸、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流涎等中毒症状,临床用药应予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