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Jiǎ Mù Dòu
【别名】千斤拔、野蚂蝗
【来源】豆科假木豆Desmodium triangulare (Retz.)Merr.[Dendrolobium triangulare (Retz.)Schindl.],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贵州、广东、广西、台湾、云南。
【性味】辛、甘,寒。
按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按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强筋,壮骨,健脾利湿。主治喉痛,腹泻,跌打损伤,骨折,内伤吐血。
按功效分类: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导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益药、固涩药、外用药。 更多功能主治 》》》
【用法用量】2.5~5钱,外用适量,捣烂加酒糟炒热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
【拼音名】Jiǎ Mù Dòu
【别名】曱甴草、野马蝗(《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千金不藤(《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来源】为豆科植物假木豆的全草或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高1~2米。枝条有棱角,密生短柔毛。小叶3,倒卵状矩圆形或矩圆形,顶端小叶长4~10厘米,宽2.5~4厘米,侧生小叶较小,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上面无毛,下面密生短柔毛。花序腋生呈头状,有多数花;总花梗短,长约3~6毫米,有密短柔毛;花萼钟状,长约3~5毫米,下面一枚萼齿披针形,较其余萼齿长,密生长柔毛;花冠白色或淡黄色;子房线形,有3~4个胚珠。荚果长约2~2.5厘米,稍弯曲,背腹缝线呈波状,有3~6荚节,密生绢质柔毛。花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或林边、荒地。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①《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全草:祛风湿。去疳积。治风湿骨痛,小儿疳积。”
②《广西植物名录》:“根:清热凉血,强筋壮骨,健脾利湿。治瘫痪,喉痛,腹泻,跌打内伤,骨折,吐血,咯血。”
按功效分类: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导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益药、固涩药、外用药。 更多功能主治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