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鞭草多年生,具长而横走的根茎。秆高1米左右。叶鞘无毛;叶舌短小,具一圈纤毛;叶片线形,长达10厘米,单生茎顶或腋生,穗轴节间稍短于无柄小穗,无柄小穗长6-8毫米,第一颖卵状披针形,多少在顶端以下紧缩,第二颖膜质,多少与穗轴贴生;第一外稃膜质,第二小花两性,外稃膜质,无芒,具小形或微的内稃。有柄小穗渐尖,约与无柄小穗等长。颖果卵圆形,长约2毫米。花果期6-7月。
牛鞭草植株高大,叶量丰富,适口性好,是牛、羊、兔的优质饲料。一般青饲为好,青饲有清香甜味,各种家畜都喜食。调制干草不易掉叶,但脱水慢、晾晒时间长,遇雨易腐烂。青贮效果好,利用率高。该品种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为优良牧草之一。
刈割时期不同,牛鞭草的代谢能值亦不同。从4月2日到8月25日拔节期刈割,干物质中的代谢能为9.26~9.65兆焦每千克,8月28日在开花期刈割,代谢能为9.02~9.13兆焦每千克。拔节期高于结实期。
牛鞭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在亚热带冬季也能保持青绿。冬季生长缓慢,只有最大生长量的十分之一。夏季生长快,7月份日生长量可达3.6厘米。牛鞭草播种出苗快,出苗15天即分蘖。第1次分蘖40天后可达47.8厘米。第2次分蘖在出苗后30天左右开始,第3次分蘖约在出苗后50~60天,第4次分蘖则在77天后发生。全生育期中,第2次分蘖数量最大,约占总分蘖数的48.6%。牛鞭草再生性好,每年刈割4~6次。
每次刈割后50天即可生长到100厘米以上。刈割促进分蘖,第1次刈割后分蘖数增加153.1~174.5倍。牛鞭草喜炎热,耐低温。极端最高温度达39.8℃生长良好,-3℃枝叶仍能保持青绿。在海拔2132.4米的高山地带,能在有雪覆盖下越冬。该草适宜在年平均气温在16.5℃地区生长,气温低影响产量。牛鞭草耐水淹。牛鞭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pH值为6生长最好,但在pH值为4~8时也能存活。牛鞭草根系分泌酚类化合物,抑制豆科牧草的生长,与三叶草、山蚂蝗混播时,豆科牧草均生长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