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2米,宽20~4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稍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薄被白色粉末,主脉特别隆起,有羽状平行脉。穗状花序下垂;花单性,苞片大,佛焰花苞紫红色,卵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覆船状,脱落;在花束上部为雄花,下部为雌花;萼与花瓣一部分合成管状,成长后一边纵裂至基部,浅黄白色,长3~4厘米;花冠多为唇形,花瓣矩圆形,长不及萼之半;雄蕊6,1枚退化;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圆形。浆果肉质,微弯曲,有微棱,长8~10厘米,直径2~2.5厘米,熟时浅黄色。种子黑色,略圆形。花期3~8月。果期7~12月。
生于山谷、溪边、低丘陵、斜坡。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采集】果实成熟时,采收种子晒干。
【性味】苦辛,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破瘀血,通大便。治跌打骨折而致大便秘结。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2钱。
【宜忌】无瘀血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