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活血药;祛风药。
别名: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
性味:辛;温。
归经:肝经;肺经。
功效:消毒透脓;搜风;杀虫。
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醋煎涂,或研末撒,或调敷。
皂角刺与皂荚枝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常被掺入皂荚枝;皂荚枝为同种植物的干燥短枝皂角刺多为类圆柱形的段或厚片,有的可见分枝棘刺,刺端锐尖。表面光滑,紫棕色至棕褐色,尖部多显深红色,有细纵皱纹,通常无白色的皮孔。切面木部狭窄,黄白色,无明显的年轮及放射状纹理;髓部宽广,占3/5以上,淡红棕色。气微,味淡。皂荚枝表面灰褐色或深褐色,有粗皱纹,具明显外凸的灰白色皮孔,有的可见叶柄痕,不具分枝状棘刺。切面木部宽广,黄白色,有明显的年轮及放射状纹理;髓部较小。
皂角刺的偏方:
1、小便淋闭:皂角刺9克,金钱草、车前草各20克,草鞋跟、雷公根、玉米须各15克,王不留行、桃仁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2周。
2、肝脓肿:皂角刺9克,山甲片10克,马蓝、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15克,两面针、古山龙、半枝莲、半边莲、金银花、连翘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3、肺痈:皂角刺9克,广地丁、蒲公英、芦根、白芨各15克,鱼腥草30克,桔梗、苡仁、古山龙、金银花、连翘各12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3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