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金光菊
【出处】始载于《华北可见观赏植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金黄光菊的叶。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金光菊 多年生草本,高1-2m。茎上部分枝。叶互生,无毛或被疏短毛;下部叶具柄,不裂或5-7深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基产楔形,边缘浅裂或有不等的疏锯齿;中部叶3-5深裂;上部叶不裂,卵形,先端尖,全缘或有少数粗齿,背面边缘被短为行毛。头状花序,直径7-12cm,单生枝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被短毛;花托球形;托片先端截形,被毛,与瘦果等长;舌状花金黄色;舌片倒披针形,先端具2短齿;管状花黄色或黄绿色。瘦果,压扁,稍有4棱,先端有4齿的小冠。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我国南北常见栽培。原产北美。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毒消痈。主湿热吐泻;腹痛;痈疽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胃肠炎。
【摘录】《中华本草》
【园林价值】
金光菊株型较大,盛花期花朵繁多,且开花观赏期长、落叶期短,能形成长达半年之久,因而适合公园、机关、学校、庭院等场所布置,亦可做花坛,花境材料,也是切花、瓶插之精品,此外也可布置草坪边缘成自然式栽植。
【药用价值】
金光菊的叶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化学成分含有柔毛含光菊素和15-乙酰氧基柔毛含光菊素,实验室中在体内对小鼠淋巴白血病P-388具有抑制活性。用于湿热蕴结于胃肠之腹痛、泄泻、里急后重诸证。味苦,性寒。入胃、大肠二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对牲畜中毒症状为食欲减退、呆滞、排泄增加、视觉障碍。重要服用为内服:煎汤,9一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