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薄荷
【异名】
蕃荷菜(四川、江苏),南薄荷《本草衍义》,升阳菜《滇南本草》,薄苛《品汇精要》,鸡苏《本草蒙筌》,夜息花(山东),仁丹草(四川、江苏),见肿消(江苏),水益母、接骨草(云南),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四川)。
【功效作用】
本品性凉,味辛。能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喉痛、风疹、麻疹。用量3~6g。薄荷油为芳香剂、驱风剂、调味剂;用于皮肤产生清凉感以减轻疼痛。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
【注意事项】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植物/动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香气。根状茎葡匐。茎直立,方形,有倒向微柔毛和腺鳞。叶对生,卵形或长圆形,两面有疏柔毛及黄色腺鳞,边缘具细锯齿。轮伞花序腋生,萼钟形,5齿,狭三角状钻形;花冠淡紫色,冠檐4裂,上裂片较大,顶端微2裂;雄蕊4;子房4裂,花柱着子房底。小坚果卵球形。花期8~10月,果期9~11月。全国各地有分布。生于溪边、沟边等湿地;常为栽培。
【产地】
主要栽培于江苏、安徽及江西。江苏、安徽所产者为苏薄荷,主销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其余备地栽培薄荷的多自产自销。
【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宜在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地块种植。秋季(11~12月)或春季(3~4月)用根茎繁殖,选粗壮、节短色白的根茎,切成7~10cm长小段,按行株距30cm×16cm开沟条栽,沟深7~10cm,每亩用种茎75~100kg;也可扦插和种子繁殖。出苗后至封行前,须中耕除草2~3次,每次收割后,结合除草松土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每年5~10月发生锈病和白星病时,可喷1:1:160波尔多液;用90%晶体敌百虫制成毒饵诱杀地老虎。
【采收加工】
薄荷通常一年收割2次,第一次收割(俗称头刀)在7月中下旬(小暑后大暑前),主要供提取薄荷油用;第二次收割(俗称二刀)在10月中下旬(霜降前),主要供药用。具体收割时尚须注意天气与气温。宜选3~5个晴天后,气温高而风小时进行(此时含油高,质量好)割后晒至干或阴干,捆成小把。
【炮制】
将原药除去杂质、根及泥屑,用清水喷潮,略润,切成约1cm短段,晒干(不宜火烘以防香气损失)。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不宜久存。薄荷片贮干燥容器内,密闭。
【显微特征】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呈长方形,下表皮细胞细小扁平,有气孔;上下表皮有多数凹陷,内有大形特异的扁球形腺鳞。叶肉栅栏组织为1~2列细胞,海绵组织为4~5列细胞,叶肉细胞含针簇状橙皮甙结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和木质部外侧有厚角组织。茎横切面:呈四方形。表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数列,排列疏松,四棱角处由厚角细胞组成。内皮层明显。韧皮部狭。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髓薄壁细胞大,中心常有空洞。
薄荷粉末:
1.腺鳞头部顶面观呈圆形,侧面观扁球形,6~8细胞;柄单细胞。
2.非腺毛完整者1~8细胞,稍弯曲,疣状突起较细密。
3.叶片下表皮细胞壁弯曲,细胞中含橙皮甙结晶;气孔直轴式。
4.橙皮甙结晶存在于茎、叶表皮细胞及薄壁细胞中,淡黄色,略成扇形或不规则形。
5.茎表皮表面观呈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表面有角质纹理。
【化学成分】
茎、叶含挥发油,有薄荷香气,味辛辣清凉,油中主含l-薄荷醇(薄荷脑,l-menthol)约77%~87%,l-薄荷酮(l-menthone)约10%,温度稍低时析出大量无色薄荷醇晶体。油中还含有异薄荷酮、胡薄荷酮(pulegone)0.6%、D-月桂烯、柠檬烯(limonene)、辛醇及微量的桉叶油精和α-松油醇等。
【理化鉴别】
1.粉末行微量升华,所得油状物略放置,镜检,渐见有针簇状薄荷醇结晶析出;加浓硫酸2滴及香荚兰醛结晶少许,显橙黄色,再加蒸馏水1滴,变紫红色。
2.薄层层析。
样品液:取粉末0.5g,加石油醚5ml,冷浸半小时,滤过,滤液供试。
对照品液:取薄荷脑2mg溶于1ml氯仿作为对照品液。
展开:硅胶G薄层板,以苯:丙酮(9∶1)展开10cm。
显色:喷5%香草醛硫酸试液,薄荷醇显玫瑰色,供试液在相同位置有相同色斑(加热或放置较长时间,色斑消失)。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内服少量薄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通过末稍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有发汗解热作用。薄荷油少量内服,同样有发汗、解热和中枢兴奋作用。但也有报道,薄荷有中枢抑制作用。薄荷提取物1g/Kg皮下注射,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30%~60%,其有效成分为薄荷醇。左旋薄荷酮也有较强镇痛作用。
2.局部作用:薄荷制剂局部应用可使皮肤粘膜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冷觉反射,引起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薄荷油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并可慢慢渗透入皮肤内,引起长时间的充血。薄荷油外用能麻醉神经末梢,具有清凉、消炎、止痛和止痒作用。薄荷油的主成分薄荷脑对皮肤有相似的作用。
3.解痉作用:薄荷及其有效成分均有解痉作用。薄荷的乙醇提取物对乙酰胆碱或组胺所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有显著抑制作用。另外,薄荷还有保肝、利胆、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应用与配伍】
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苹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柬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4.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自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此外,本品芳香辟秽,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常配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
【食疗】
1.薄荷粥。新鲜薄荷30克,粳米60克。将薄荷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备用。粳米入锅中,水煮成粥,待熟后加入薄荷药汁,稍炖即成。每日1剂,早晚分食。功用通关格,利咽喉,散风热。治疗麻疹初起,外感风热等症。
2.薄荷苍夷白芷茶。薄荷6克,苍耳子12克,辛夷6克,白芷6克,葱白3根,茶叶2克。上述诸药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即成。代茶饮用。功用疏风通窃。治疗鼻炎、鼻窦炎等病症。
3.薄荷藿蒿荷草茶。薄荷150克,荷叶150克,藿香150克,青蒿150克,甘草45克。上前四味用文火微炒,再同甘草共碾细,分装小纱布装中,每袋13克。每次取1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2次。功用清热解暑。常用于中暑的防治。
4.薄荷楂蔻兰香茶。薄荷5克,山楂6克,藿香3克,白蔻仁1.5克。共制粗末,入大茶杯中,沸水冲泡,盖焖1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功用芳香理气,健脾和胃。治疗消化不良、纳呆食减、口臭等病症。
5.薄荷姜参膏黄汤。薄荷30片,生姜2片,人参5克,石膏30克,麻黄2克。上述诸药共制粗末,水煎去渣取汁即成。代茶饮用。疏风散热,解表止咳,益气补虚。治疗体虚气弱或年老者风热感冒,如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不爽等症。
6.薄荷芦根米竹汤。薄荷9克,芦根15克,苡米15克,竹叶6克,冰糖30克。将上述诸药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同冰糖炖化为度。每日1剂,连服5~6天。功用疏风清热渗湿。适用于风热夹湿型水痘。
【附方】
1.治男妇伤风咳嗽,鼻塞声重。野薄荷二钱,陈皮二钱,杏仁二钱(去皮、尖)。引用竹叶十五片,水煎服。(《滇南本草》)
2.治温病初得,头疼,周身骨节酸疼,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薄荷叶四钱,蝉退(去足、土)三钱,生石膏(捣细)六钱,甘草一钱五分。水煎服。(《衷中参西录》清解汤)
3.治心肺壅热,头目不清,咽喉不利,精神昏浊,小儿膈热真。薄荷二两,桔梗三两,防风二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四钱,灯心煎汤下。(《扁鹊心书》薄荷散)
4.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薄荷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白砂糖和之亦可。(《简便单方》)
5.治火刑金燥,热极生风,痰凝喘嗽,口燥舌干,咽喉肿痛,鼻息不利,上焦一切浮火之证。薄荷叶四两,粉甘草一两。官硼砂五钱,嫩桔梗一两。为极细末,炼蜜和大丸,噙化口中。(《活人方》上清丸)
6.治风热攻目,昏涩,疼痛,旋眩,咽喉壅塞,语声不出。薄荷叶、恶实(微炒)各一两,甘菊花、甘草(炙)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生姜温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薄荷散)
7.治眼弦赤烂。薄荷,以生姜汁浸一宿,晒干为末,每用一钱,沸汤泡洗。(《明目经验方》)
8.治结膜炎。将薄荷叶用冷开水洗净后,浸入乳汁中10~30分钟。患眼用5%盐开水冲洗后,取薄荷叶盖于患眼上,经10分钟可再换1叶,每日数次。(《福建药物志》)
9.治脑漏,鼻流臭涕。野薄荷不拘多少。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10.治一切牙痛,风热肿痛尤妙。薄荷、樟脑、花椒各等分。上为细末,擦患处。(《医学统旨》擦牙定痛散)
11.治口疮。薄荷、黄柏,等分为末。入青黛少许,搽之。(《赤水玄珠》赴筵散)
12.治血痢。薄荷叶煎汤单服。(《普济方》)
13.治干湿疥疮,皆以湿热而生,通身奇痒不休。薄荷一两,百部一两,地肤子一两。每日煎水洗一二次。(《吉人集验方》)
14.治皮肤隐疹不透,瘙痒。薄荷叶10g,荆芥10g,防风10g,蝉蜕6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0年)
15.治发背初觉小,后五、七日赤热肿。高乳香一两,青薄荷四两。上两味和研匀,厚罨患处。上以青生绢剪靥盖之,觉干,再以新水润之。常令湿润,三、五度其热毒自然消失。(《鬼遗方》乳香膏)
16.治瘰疬结成颗块,疼痛,穿溃,脓水不绝,不计远近。薄荷一束如碗大(阴干),皂荚十梃(长一尺二寸不蛀者,去黑皮,涂醋,炙令焦黄)。捣碎,以酒一斛,浸经三宿,以烧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黄芪汤下二十丸,小儿减半服之。(《圣惠方》薄荷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