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如小杏叶,但微薄而绿色差淡。子,八、九月熟,初青后黑,分为三瓣。取子出油,燃灯及染发。
引用:《本草衍义》乌臼 叶如小杏叶,但微薄而绿色差淡。子,八、九月熟,初青后黑,分为三瓣。取子出油,燃灯及染发。
引用:《本草衍义》乌臼
别名桕树、木蜡树、木梓树、蜡烛树、木油树、棬子树《全国中草药汇编》。
入药部位根皮、树皮或叶。
性味味苦,性微温。
归经入肺、肾、胃、大肠经。
功效 利水消肿,解毒杀虫。
主治 吸血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主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相关配伍1、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乌桕皮二两,木通一两(锉),槟榔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2、治大便不通,乌桕木根方寸一寸,劈破,以水煎服取小半盏服之,不用多吃,兼能利水。(《斗门方》)3、治婴儿胎毒满头,水边乌桕树根,晒研,入雄黄末少许,生油调搽。(《经验良方》)4、治毒蛇咬伤,乌桕树二层皮(鲜30g,干15g),捣烂,米酒适量和匀,去渣,1次饮至微醉为度,将酒渣敷伤口周围。(《岭南草药志》)5、治脚癣,乌桕鲜叶捣烂,加食盐少许调匀,敷患处。(《广西本草选编》)
用法用量内服:根皮,3-9g;叶,9-15g。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药理作用1、泻下作用。2、杀虫作用。3、促癌作用。4、抑菌作用。
使用注意体虚、孕妇及溃疡患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