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红腺悬钩子
【来源】蔷薇科牛奶莓Rubus sumatranus Miq.,以匍匐枝的细根或块根入药。
【生境分布】福建、浙江、广东、广西。
【功能主治】主治妇女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
按功效分类: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导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益药、固涩药、外用药。 更多功能主治 》》》
【用法用量】鲜根4~5两,切碎炒燥,加祁艾叶4~5片,水煎,冲红糖、黄酒,早晚饭前各服1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
《中华本草》:牛奶莓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Niú Nǎi Méi
【英文名】root of Redglandular Raspberry
【别名】高脚红毛饭消扭、虎泡、七月泡、灯笼泡、马泡、红刺苔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红腺悬钩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sumatranus Miq.[R.sorbifolius Maxim.]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匍匐枝的细根及块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红腺悬钩子 直立或攀援灌木,高40-60cm。枝、叶轴、叶柄、花序轴和花梗均有红色刚毛状腺毛和钩刺。奇数羽状复叶,长5-12cm;小叶5-7,稀3;有短柄或近无柄;叶纸质,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2.5-5cm,宽1.5-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偏斜,边缘具齿,两面疏生柔毛,沿中脉较密,下面沿中脉有小钩刺;托叶条形。花3朵或数朵成伞房状花序,稀单生;花白色,直径1-2cm;萼裂片外面有腺毛和短柔毛,内面密生短柔毛,结果时反折;花瓣椭圆形,具爪。聚合果长圆形,长1-1.5,橘红色。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山地、山谷疏密林内、林缘、灌丛内、竹林下及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苦;寒
按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按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归经】肝;肾;胃经
按归经查药:胃经、脾经、大肠经、肾经、肺经、心经、肝经、膀胱经、胆经、三焦经、小肠经、心包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开胃,利水。主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水肿,中耳炎
按功效分类: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导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益药、固涩药、外用药。 更多功能主治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5g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能。用于妇女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急性耳炎。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