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360 > 中药大全 > 正文

青木香的功效与作用 青木香各家论述 青木香的鉴别

来源:中药360

青木香为较常用中药,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始见于唐《新修本草》,名独行根、土青木香。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能。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等病症。

【植物形态】系多年生缠绕性匍匐草本。根长,圆柱形,黄褐色,具特殊香气。茎细长,绿色无毛,初直立,后缠绕它物上升。叶互生。叶柄丝状,叶片三角状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尖端渐钝圆或微凹,基部呈心脏形,两侧呈圆耳状,中部两侧多狭窄,平坦无毛,掌状网脉,全缘。夏季开紫绿色不整齐喇叭花。蒴果球形或椭圆形(即马兜铃),悬垂,成熟时基部六裂,种子扁平三角形多数。

【产地与分布】 南产,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北产分布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鉴别要点】 正品青木香与误用品汉中防己(又叫异叶马兜铃)区别有三:一是正品根条较小,多呈扁圆状;二是横切面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放射状;三是香气浓,味苦、微辛。而误用品则根条较粗而稍圆,横切面射线向外方二歧或三歧分叉排列,味苦微涩。

【功效与作用】

行气,解毒,消肿。治胸腹胀痛,痧症,肠炎下痢,高血压,疝气,蛇咬毒,痈肿,疔疮,皮肤瘙痒或湿烂。

【各家论述】

《唐本草》:"主积聚。诸毒热肿、蛇毒,水摩为泥封之,日三、四;疗疔肿大效。"

《日华子本草》:"治血气。"

《本草图经》:"治气下膈,止刺痛。"

《纲目》:"利大肠。治头风、瘙痒、秃疮。"

《本经逢原》:"治痈肿,痰结、气凝诸痛。"

《医林纂要》:"治击伤,解毒。"

《会约医镜》:"能散气,故疝家必需。"

《植物名实图考》:"清火毒,通滞气。"

《草木便方》:"发表,除风。(治)风湿瘫痪,腰脚疼痛,跌打损伤。"

《分类草药性》:"消饱胀,涂疮毒。"

《南京民间药草》:"治腹痛、胃气痛。"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腹痛,水泻,鱼鳅症。"

【名典鉴别】

①宋代马志曰:“独行根生古堤城傍,所在平泽丛林中皆有之。山南名为土青木香,一名兜铃根。蔓生,叶似萝蘼而圆且涩,花青白色。其子大如桃李而长,十月以后枯,则头开四系若囊,其中实薄扁似榆荚。其根扁而长尺许,作葛根气,亦似汉防己。二月、八月采根。”

②苏颂曰:“马兜铃今关中、河东、河北、江淮、夔、浙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作蔓绕树而生。叶如山蓣叶,而厚大背白,六月开黄紫花,颇类枸杞花。七月结实如枣大,状似铃,作四五瓣。其根名云南根,极似木香,大如小指,赤黄色。”

③明代《本草蒙筌》:“马兜铃。山谷俱有,野坂尤多。藤蔓绕树而生,结实如铃五瓣。根名青木香,亦为散气药。”

④清代《本草从新》在天仙藤项下述之曰:“……根有须,四时不凋,一云即青木香藤。”

⑤《本草求真》曰:“青木香,即马兜铃根,又名土木香者是也。”

【快速鉴别】 根呈圆柱或扁圆柱形,稍弯曲,有粗细二种。粗者多折断,长3~15cm,直径0.5~1.5cm;细的长约5~20cm,直径约2~3mm。表面土黄色,有皱纹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围淡黄色,其内有一层明显的环纹,中心为白色与黄棕色相间排列的放射状纹理。黄棕色木质部可见细孔状的导管。气香浓,味苦微辛。以条粗、坚实、粉多、香气浓者为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白花岩青兰的功效 白花岩青兰用于感冒发热

白花油麻藤的功效 白花油麻藤用于贫血

白菊花根的功效 白菊花根治疔肿

白马鬃铃花的功效 白马鬃铃花主久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