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通窍,涤痰,搜风,杀虫。治中风口噤,头风,风痼,喉痹,痰喘,痞满积滞,关格不通,痈肿,疥癞,癣疾,头疮。
禁忌
体弱者及孕妇忌服。
猪牙皂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成熟干燥不育果实,供药用。植株受伤后所结的小型果实,弯曲成月牙形,称猪牙皂,又称小皂荚,均入药。主产于四川、河北、陕西、河南等地。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用。
有开窍、祛痰、解毒等功效。主治突然昏厥、中风、牙关紧闭、咳喘等病症。外治痈疮、肿毒等病。
猪牙皂图片
猪牙皂中药材
猪牙皂原植物
猪牙皂是什么【名称】:猪牙皂
【种别】:化痰止咳平喘药
【别名】:牙皂、小牙皂、眉皂。皂荚,鸡栖子,皂角,猪牙皂角,乌犀,小皂,小皂荚
【来源】: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因受外伤等影响而结出的畸形小荚果。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扁而弯曲,长5—11cm ,宽0.7—1.5cm。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蜡质粉霜,擦去后有光泽,并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及线状或网状的裂纹。顶端有鸟喙状花柱残基,基部具果梗残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中间疏松,有淡绿色或淡棕黄色的丝状物,偶有发育不全的种子。气微,有刺激性,味先甜而后辣。
【化学成分】:猪牙皂果实含皂甙。
【产地】:四川、河北 、陕西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除往杂质,干燥。
【加工炮制】:
(1)拣净杂质,切成1厘米长段。
(2)皂荚炭,取净皂荚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夕卜黑内焦黄,喷水少许灭火星。
(3)取猪牙皂埋于热草灰中,煨至发胀为度,或用再捣碎。
【储藏】:置干燥处,防蛀。
猪牙皂的功效与作用(一)功效主治
通窍,涤痰,搜风,杀虫。治中风口噤,头风,风痼,喉痹,痰喘,痞满积滞,关格不通,痈肿,疥癞,癣疾,头疮。
温肺祛痰:猪牙皂辛开温通,具有强烈的化痰作用,故可用治痰积,胸闷痰喘等症。
通窍开闭:猪牙皂辛开温通,即有强烈的化痰作用。又有较好的通窍开闭作用。可用之治疗气郁痰壅口噤,痰气郁滞发癫,痰蒙清窍喉中痰鸣。
消积除满:《本草纲目》载:“皂角,味辛而性燥,气浮而散,吹之导之,则通上下诸窍。”《本草经疏》亦云:“皂荚,利九窍,疏导肠胃壅滞,洗垢腻。”故临床也用之消积除满,治疗一切阳邪积滞,如《景岳全书》中即用本品与大黄相配。用以治气积、血积、虫积、食积,伤寒、实热秘结等证。
《本经》:“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
《别录》:“疗腹胀满,消谷,除咳嗽囊结,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
《药性论》:“主破坚症,腹中痛,能堕胎。将皂荚于酒中,取尽其精,煎之成膏,涂帛,贴一切肿毒,兼能止疼痛。”
《日华子本草》:“通关节,除头风,消痰,杀劳虫。治骨蒸,开胃及中风口噤。”
王好古:“按肝风,泻肝气。”
《本草会编》:“烧烟,熏久痢脱肛。”
《纲目》:“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风疠,疥癣。”
《本草述》:“主治中暑风,喉塞肿痛,风邪痫疾,风涎眩晕,胸膈痞塞,痰逆呕吐反胃,除风湿肿淌,利二便关膈。”
(二)猪牙皂的应用
顽痰阻肺,咳喘痰多。本品辛能通利气道,咸能软化胶结之痰,故顽痰胶阻于肺见咳逆上气,时吐稠痰,难以平卧者宜用之,可单味研末,以蜜为丸,枣汤送服,即《金匮要略》皂荚丸。近代有以本品配麻黄,猪胆汁制成片剂,治咳喘痰多者。
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痰盛。本品味辛而性窜,入鼻则嚏,入喉则吐,能开噤通窍,故如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等痰涎壅盛,关窍阻闭者可用之。若配细辛共研为散,吹鼻取嚏,即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或配明矾为散,温水调服,涌吐痰涎,而达豁痰开窍醒神之效,即稀涎散(《传家秘宝》)。
本品熬膏外敷可治疮肿未溃者,有散结消肿之效;以陈醋浸泡后研未调涂,可治皮癣,有祛风杀虫止痒之功。又本品味辛,能“通肺及大肠气”,而有通便作用,治便秘,可单用,也可配细辛研末,加蜂蜜调匀,制成栓剂用。
【药理作用】
去痰作用:含皂甙类的物质,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的促进呼吸道粘膜粘液的分泌,产生去痰作用(恶心性祛痰药)。在猫身上,皂甙确能使呼吸道分泌作用加强,但较前胡、桔梗为差,持续时间较短。
抗菌作用:在试管中,皂荚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在试管内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猪牙皂:在体外有杀死绦虫幼虫的作用。
本品有溶血作用。
(三)猪牙皂的性味归经
【性味】 辛咸,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咸,温。”
②《别录》:“有小毒。”
③《药品化义》:“味大辛,性热。”
④《长沙药解》:“味辛苦涩。”
【归经】 入肺、胃、大肠经。
①《汤液本草》:“入厥阴经。”
②《纲目》:“入手太阴、阳明经气分。”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胃二经。”
猪牙皂的附方治卒中风,风涎潮于上膈,痹气不通,昏昏若醉,形体惛闷,四肢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似利微有涎出:猪牙皂角四挺(削去黑皮),晋矾一两。二味同捣罗为 细末,再研为散,如有患者,可服半钱,重者三字匕,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只是微微涎稀冷出,或一升二升,当时惺惺,次缓而调治,不可便大段吐之,恐过, 伤人命。(孙用和救急稀涎散)
治中风口噤不开,涎潮壅上:皂角一挺(去皮),猪脂涂炙黄色,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气壮者二钱,以吐出风涎为度。(《简要济众方》)
治诸窍不通,因气、因痰、因风、因火,暴病闭塞者:猪牙皂荚(去皮、弦、子,炒),为细末,吹入鼻内即通。(《本草汇言》)
治卒头痛:皂荚末吹鼻中,令嚏则止。(《斗门方》)
治脑宣:皂角(去皮、弦、子)蜜炙捶碎,水中揉成浓汁,熬成膏子,鼻内搐之,口中咬箸,良久涎出为度。(《儒门事亲》)
治风邪痫疾:皂荚(烧存性)四两,苍耳根茎叶(日干)四两,密陀僧一两。为末,成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四十丸。枣汤下,日二服,稍退,只服二十丸。(《永类钤方》抵柱丸)
治急喉闭,逡巡不救:皂荚(去皮子)生半两,为末,每服少许,以箸头点肿处,更以醋调药末,厚敷项下,须臾便破,少血出即愈。(《灵苑方》)
治咽喉肿痛:牙皂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太焦)。为末,每吹少许,八咽吐涎即止。(《圣济总录》)
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皂荚丸)
治一切阳邪积滞,凡气积、血积、虫积、食积、伤寒、实热秘结等证:牙皂角(耖微黄)一两六钱,川大黄一斤。上为末,用汤浸蒸饼捣丸,绿豆大,每用五分或一钱、或二、三钱,酌宜用引送下,或用蜜为丸亦可。(《景岳全书》百顺丸)
治大小便不通,关格不利:烧皂荚细研,粥饮下三钱。(孙思邈)
治霍乱转筋:皂荚末,吹一小豆入鼻中,得嚏便瘥。(《梅师集验方》)
治足上风疮作痒甚者:皂角炙热烙之。(《纲目》)
治肾风阴痒:稻草烧皂角,烟熏十余次,即止。(《济急仙方》)
治卒外肾偏疼:皂荚和皮为末,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治鼻齆:炙皂荚,末之,如小豆,以竹管吹鼻中。(《千金方》)
治小儿头疮粘肥及白秃:皂角烧黑,为末,去痂敷之。(《卫生杂兴》)
治吹乳:猪牙皂角(去皮、弦),蜜炙为末,酒调服之。(《袖珍方》)
治风热牙痛:皂角一挺,去子,入盐满壳,仍加白矾少许,黄泥固济,煅研,每日擦之。(《杨诚经验方》)
治脚气肿痛:皂角、赤小豆。为末。酒醋调贴肿处。(《永类钤方》)
(21)治痰喘咳嗽 长皂荚三条(去皮、子),一荚入巴豆十粒,一荚入半夏十粒,一荚入杏仁(苦杏仁)十粒,用姜汁制杏仁,麻油制巴豆,蜜制半夏,一处火炙黄色,为末。每用一字,临卧以姜汁调下。(《余居士选奇方》)
(22)治卒中风口 大皂荚一两(去皮、子,研末下筛)。以三年大醋和,左喎涂右,右喎涂左,干更涂之。(《千金要方》)
(23)治急慢惊风,昏迷不醒 猪牙皂角一钱,生半夏一钱,北细辛三分,共碾细末。用灯心蘸药入鼻孔,得嚏为验,不则难疗。用姜汤调少许服之,亦效。(《婴童类革)通关做}
(24)治风湿手足腰腿疼痛等症 用猪牙皂角(不蛀者)一斤。锉碎为细末,用多年米醋,熬成膏子。夹纸摊贴大效。(《普济方》)
(25)治偏头风 猪牙皂角(去皮筋)、香白芷、白附子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右疼右边卧,左疼左边卧,皆疼仰卧,食后服。(《证治准绳》)
(26)治头风头痛,暴发欲死 长皂荚一梃(去皮、弦、子)。切碎,蜜水拌微炒,研为极细末。每用一二厘吹入鼻内,取嚏;再用一分,以当归、川芎各一钱,煎汤调下。(《余居士选奇方》)
(27)治发背内疼如刺,脓未溃,发渴狂躁,止内疼 皂角(烧存性)、生甘草。上二味,各四两。为末。每服一钱,无灰洒调下,不拘时。(《刘涓子鬼遗方》调脓散)
(28)治便毒痈疽 皂角(用尺以上者)一条,捶碎,法醋煮烂,研成膏敷之。(《直指方》)
(29)治乳痈 皂荚(烧存性,研细)、蛤粉等分。上研匀。温酒调下半钱,未散稍加服药,次仍以手揉之。(《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30)治小儿毒气攻腮赤肿 皂角二两(去核),天南星二钱(生用),糯米一合为末。上为细末,姜汁调涂。(《普济方》)
(31)治九种喉痹,急喉痹、缠喉风、结喉烂、重舌、木舌、飞丝入口 大皂角四十梃。切碎,用水三斗浸一夜,煎至一斗半;入人参末五钱,甘草末一两,煎至五升,去渣,入无灰酒一升.釜煤二匕,煎如饧,入瓶封埋地中一夜。每温汤送服一匙,或扫入喉内,以恶涎吐尽为度,后含甘草片少许。(《串雅内编》黑龙膏)
(32)治失音 用皂角一梃去皮、子,萝卜三枚,切片。水二盏,煎一盏服之,不过三四服,即声出。(《卫生易简方》)
(33)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 皂荚(长一尺二寸者)五梃(去黑皮,涂酥三两,炙尽为度),白羊精肉十两。上药,先捣皂荚为末,后与肉同捣令熟,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水下二十丸。(《圣惠方》)
(34)治大风诸癞 长皂角二十条,炙,去皮、子,以酒煎稠,滤去渣,候冷,入雪糕,丸如梧子大。每酒下五十丸。(《直指方》皂角丸)
(35)治风癣疥癞皮肤麻木,死肌,风痹顽皮等症 大皂荚二十条(去皮、子、弦)。切碎,水十五碗,熬成稠膏,每日用少许搽患处;再以十茶匙枸杞子调服。(《马敬思目得录方》)
(36)治(黑干)(黑曾)斑点 皂荚末半升,杏仁(苦杏仁)半两。上都研令细,每夜用唾调涂之。(《普济方》)
(37)治落眉 皂角(焙)、鹿角(煅灰),等分为末。用生姜捣匀频擦眉棱骨上,则眉渐生。(《解围元薮》生眉方)
(38)治白癜风 猪牙皂角四两,草乌头半两,硫黄、白芷各一两。上为末。先用生姜揩患处,如面药一般洗之。(《普济方》)
(39)治食诸鱼骨鲠,久不出 以皂荚末少许吹鼻中,使得嚏,鲠出。(《圣惠方》)
(40)治齿疳风(上匿下虫) 皂荚(不蚛者)二两,升麻一两,二味入瓶子内,固济,留一孔,烧令烟绝,取出细研;杏仁(苦杏仁)(去皮、尖、双仁,研)一两,凝水石(寒水石)(捣末)二两。上四味,共研匀。每用一钱匕,患处贴上。(《圣济总录》皂荚散)
(41)治癣疥疮痒不可忍 皂角三枚(煨,去皮、子),黄连半两为末,腻粉(轻粉)二钱半。上将皂角为末,用米醋二大盏同煎如稀饧,用绵滤去相,入黄连末、腻粉调令匀。候癣发时恶水出便可先用构树白皮搔,破后涂药,三两上便愈。(《证治准绳》)
(42)治心腹痞满,呕吐不止,破积聚者 皂荚一梃(用长一尺二寸,火烧留性,净盆合之,四面土壅合物,令出烟),巴豆十二个(白面一两二钱,同炒令黄色为度)。上为末,醋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丸,盐汤下,食后加减。(《宣明论》五积丹)
配伍应用
配半夏:温肺化痰。主治胸中痰结咯痰不爽,半夏辛温燥散,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咳嗽之要药;猪牙皂,辛开温通,亦有较强的化痰作用。二药相配,则温肺祛痰作用倍增,且二药皆入肺经,故对於治疗胸中痰结,粘稠难咯者,尤为适宜。
配细辛:通窍开闭,治疗中风神昏。缨辛,辛开温通,芳香透达;猪牙皂,辛开温通,具有强烈的去痰作用。二药相配,即有较强的通窍开闭作用,又有良好的去风化痰之功。故二药常相互为用。治疗中风神昏,口噤不开,涎潮壅上之证。
猪牙皂的副作用
【不良反应】:
皂荚所含的皂荚苷有毒,对胃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胃粘膜被破坏而吸收中毒,故用量过大,误食种子或豆荚,及注射用药均可致毒性反应。初感咽干、上腹饱胀及灼热感,继之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腹泻,大便多呈水样,带泡沫。并有溶血现象,出现面色苍白、黄疸、腰痛、血红蛋白尿及缺氧症状等。同时出现头痛、头晕、全身衰弱无力及四肢酸麻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呼吸麻痹、肾衰而致死亡。
中毒早期应立即催吐、洗胃、并口服牛乳、蛋清等以保护胃粘膜,必要时可导泻;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促进毒素排泄;有溶血征象者,应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严重者输血、给氧、酌用可的松类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并作对症处理。中药解毒:以生姜9g、香芋9g、赤芍9g、乌药9g、藿香6g、羌活6g、大腹皮12g,水煎服。或以黄柏9g,甘草6g,煎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冼,研末掺或调敷,吹鼻,熬膏涂,烧烟熏。
【注意】:
体弱者及孕妇忌服。
《本草经集注》:“青葙子(一作柏实)为之使。恶麦门冬。畏空青、人参、苦参。”
《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本草备要》:“年老气虚人忌用。”
《得配本草》:“阴虚痰盛,热极生风者禁用。”
《中国药典》:孕妇及咯血、吐血患者禁用
【和合宜忌】:
青葙子为之使,恶麦门冬,畏空青、人参、苦参。(《本草经集注》)
服量过大,易致呕吐,腹泻。
本品辛散走窜,性极锐利,非痰结实证不可用。
孕妇,气康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亦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