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入地金牛
【异名】蔓椒、冢椒(《本经》),猪椒、彘椒、狗椒(《别录》),金椒《本草图经》),金牛公、两边针(《岭南采药录》),Lrja(《广州植物志》),双背针(《文山中草药》),光叶花椒(《浙江药用植物志》),鸟不踏、猫公刺、山胡椒、叶下穿针(《福建药物志》)。
【基原】
为芸香科花搬属植物两面针的根或枝叶。
【植物形态】两面针,常绿术质藤本,高1~2m。幼枝、叶轴背面和小叶两面中脉上都有钩状皮刺,复叶互生,奇数羽状;小叶柄长1~4mm;小叶3~11,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11cm,宽2.5~6cm,先端钝或短尾状,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近全缘或有疏离的圃锯齿,革质而有光泽。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长2~8cm;萼片4,宽卵形;花瓣4,卵状长圆形;雄花的雄蕊4,药隔先端有短的突尖体,退化心皮先端常为4叉裂;雌花的退化雄蕊极短小,心皮4。瞢荚果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种子卵圆形,黑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低丘陵地灌木丛中、路旁等向阳地。分布于浙扛、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台湾等地。
【采收加工】
7~10月采收,切片,晒干或鲜用。
【药性】
辛、苦,微温。小毒。
l.《本经》:“味苦,温。”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苦,微温。”
3.《湖南药物志》:“麻,有毒。”
【功用主治】
祛风通络,胜湿止痛,解毒消肿。主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骨折,咽喉肿痛,牙痛,胃疼,蛔厥腹痛,疮痈瘰疬,烫伤。
1.《本经》:“主风寒湿痹,历节疼艨四肢厥气,膝痛。”
2.《食疗本草》:“主赋风挛急。”
3.《本经逢原》:“通经脉,去风毒、湿痹。”
4.《本草求原》:“治急喉痰闭危笃。”
5.《岭南采药录》:“理跌打及蛇伤。患牙痛,煎水含澈。”
6.《湖南药物志》:“祛风活络,散癣止痛,解毒消肿。”
7.《广西本草选编》:“行气,主治腰肌劳损,寒疝腹痛。”
8.《全国中草药汇编》:“括血,麻醉止痛。主治神经痛,臀、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绞痛,胆道蛔虫病引起的疼痛,咽喉肿痛。井用于皮肤黏膜麻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z煎水洗,或含漱;或鲜品捣敷。
【宜忌】
孕妇禁服。用量不能过大。
l.《湖南药物志》:“本品有毒,用量不能过大。中毒症状:头晕、眼花、呕吐、腹痛。”
2.《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忌与酸性食物同时服用。中毒后常引起腹痛下痢。”
【附方】
1.治毒攻手足,疼痛顽麻猪椒根二斤(细锉),上以水一斗,煮五七沸,去滓,避风淋蘸。(《圣惠方》)
2.治跌打损伤两面针鲜根30g,鲜朱砂根15g,猪脚1只,酌加酒水炖服。
3.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两面针根15g,金豆根、石仙桃各30g,水煎服。(2、3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4.治胆道蛔虫症柘树、两面针、十大功劳根各15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处方》)
5.治闭经两面针根15g.甘草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6.治喉闭,水饮不入(入地金牛根)擂烂,同黄糖煮,做成弹子,含化。(《本草求原》)
7.治龋齿痛两面针根皮研粉,置痛处;或用根3~9g,水煎含漱,(《广西本草选编》)
8.治烫伤先用两面针煎水洗,洗后用两面针于根研粉,撤布患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编》)
9.治毒蛇咬伤(丽面针)鲜根30g,水煎服;另用鲜根磨酒外敷。(《福建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