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滑石
【性味】
味甘,性寒。
【功效】
清热,渗湿,利窍。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水泻,热痢,淋病,黄疸,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
1.《本经》:"主身热泄?,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
2.《别录》:"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
3.《药性论》:"能疗五淋,主难产,除烦热心躁,偏主石淋。"
4.《日华子本草》:"治乳痈,利津液。"
5.《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
6.《纲目》:"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
7.《本草通玄》:"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府,化暑气。"
8.《本草再新》:"清火化痰,利湿消暑,通经活血,止泻痢呕吐,消水肿火毒。"
【传统应用】
主治小便不利,淋沥热痛,湿热泄泻,暑热烦渴,湿温胸闷,小便短赤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
①六一散(《伤寒标本》):滑石、甘草,治疗暑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
②滑石白鱼散(《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治疗小便不利;
③滑石散(《圣济总录》):滑石为末,木通汤调下,治疗热淋,小便赤涩热痛。
在治疗温病发热的著名方剂紫雪丹、三仁汤、三石汤中,均有滑石以清热利湿;在利水止血的猪苓汤中,滑石以治疗血尿;在笔者治疗红斑狼疮的三石退热汤中,也用滑石以加强退热效果。
六一散尚有多个加味的衍化方剂,如加薄荷名鸡苏散,加青黛名碧玉散,加朱砂名益元散。
【主要成分】
主要含硅酸镁成分,还含氧化铝、铁等杂质。
【药理作用】
(一)保护皮肤
滑石粉颗粒小,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化学刺激物和毒物,因此撒布于炎症或破损部位的表面时,可有保护作用,促进分泌物吸收,促进结痂。
(二)保护黏膜
内服能保护发炎的胃肠黏膜而发挥镇吐止泻作用,还能阻止毒物在肠胃道吸收。
(三)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对多种致病菌有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急性尿路感染。
2.治疗夏秋季腹泻。
3.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皮肤湿疹、痱子、疮疡等。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l0~20g。
临床常用剂量:9~15g。
大剂量:15~30g。
使用方法:水煎服,飞滑石需包煎;研末或入丸、散吞服;外敷。
【临床体会】
(一)关于滑石滑利
本草书上都认为滑石药性滑利。滑利是什么意思呢?有认为是滑尿、滑肠、滑精、滑胎的,都是讲的利窍。
1.滑尿:是滑利小便,但不是利尿。其没有利尿作用,不是用来消除浮肿和腹水的。中医用字遣词是很讲究的,用“滑”字而不用“利”字。滑尿是有利于排尿,是使小便滑利通畅。小便不畅可能由尿路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引起。滑石在传统上是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虽然不是病因治疗,但能改善排尿不畅的症状。
《本草纲目》记载其“偏主石淋”。滑石能否有助排出尿路结石呢?对膀胱以下的小结石,在排尿的同时将结石带出体外,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2.滑肠:本品是治疗湿热泄泻、暑热痢疾的药物,能改善里急后重的症状。这是镁离子的作用,属于通因通用的方法范围。对慢性脾虚泄泻一般是不用的,能引起滑肠,可能会使大便更多更稀。
3.滑精:《本经逢原》记载:“元气下陷,小便清利及精滑者勿服。”这是肾阳虚寒的病情。滑石性寒,从辨证方面看,滑石是不宜使用的。用了是否能加重滑精的症状呢?也是可能的。
4.滑胎: 《药品化义》记载:滑石“体滑,胎前亦忌之”。可见本品属胎前禁忌,对已经妊娠者应谨慎。
(二)关于治疗发热
滑石、生石膏、寒水石同用是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暑篇杨案治疗暑热夹湿的处方。方中尚有杏仁、竹茹、通草、金汁、金银花,共8味药。该病例有复诊和随访记录,高热是退清的。《温病条辨》将此8味药定名为三石汤,并以飞滑石为君药,治疗暑温高热。在《温病条辨》中对发热疾病用滑石的方剂很多,既清热,又化湿,能加强生石膏的清热之功,弥补生石膏的化湿不利。
现代对夏季流感高热,该方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我们临床参考该方,用三石加生地黄等药,定名生地三石汤,治疗红斑狼疮、硬皮病、儿童类风关等自身免疫病引起的高热,是有退热效果的。但方中重用的是生地和生石膏。
发热的时候,由于体液的损失,小便都是短赤的。现代有输液能纠正水和电解质的紊乱,小便一般都是通畅的。方中滑石是用来配合生石膏退热的。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煎服一般也没有明显副作用。对原有脾虚者大剂量会引起滑肠便稀。
【食用禁忌】
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津伤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石韦为之使。恶曾青。"
②《本草经疏》:"病人因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水短少赤涩或不利,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炽水涸者,皆禁用。脾胃俱虚者,虽作泄勿服。"
③《药品化义》:"渴而小便自利者,是内津液少也;小便不利而口不渴者,是热在下焦血分也,均不宜用。且体滑,胎前亦忌之。"
④《本经逢原》:"元气下陷,小便清利及精滑者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