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骨风的植物形态
【别名】: 清骨风、猫耳朵(《南京民间药草》),穿地节、毛香、白毛藤、地丁香、黄木香(《江苏植药志》),白面风、兔子耳(《江西民间草药》)。
【成份】: 含有生物碱、挥发油、内酯、糖类。
【加工采集】: 5月开花前采收,晒干。
【植物形态】: 绵毛马兜铃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密被白黄色绵毛。茎细长,具数条纵沟。叶互生,卵形或卵圆状心形,长3~10厘米,宽3~7.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心形,全缘,两面密生绵毛,尤以下面密厚;叶柄长1.5~4厘米。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2~4厘米;苞片1,卵圆形,长约5毫米;花被弯曲,上端烟斗状,内侧黄色,中央紫色;雄蕊6,花药贴生于合蕊柱周围;子房下位,6室,花柱先端6裂。蒴果椭圆状倒卵形,胞伺开裂。种子扁平。花期6~8月。果期9~10月。生于山坡草丛及路旁、田边。分布河南、江苏、浙江、湖北、江西、陕西等地。
寻骨风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将寻骨风制成多种剂型使用。
㈠流浸膏:每20毫升相当于原生药5钱,每日20~40毫升,分2~3次饭后服;㈡浸膏片:每片0.3克(相当于生药3.75克),每日6~12片,分2~3次饭后服;㈢注射液:每2毫升含寻骨风总生物碱20毫克。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1~2次。对风湿性关节炎一般4周为一疗程;对风湿热、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1~2周;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在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后停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以3个月至半年为一疗程。
总计观察306例(其中风湿性关节炎2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0例),痊愈20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者68例,症状减轻并有关节功能改善者143例,无效75例;有效率75.5%。
又据141例风湿性关节炎和4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观察结果,用药2周以上的有效率分别为88.7%和75%。实践中观察到,活动性风湿多数在用药1周内症状体征就有改善,血沉在1~2周内下降,抗链球菌溶血素"O"在2~3周内下降;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在1~2周内疼痛减轻,1~3月关节肿胀改善,部分强硬的关节活动度增大。治程中发现,有些活动性关节炎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开始服药时有疼痛加重的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尤其是使用激素治疗过的患者反应较重,并且延续时间较长(可能与停用激素有关)。
一部分已发生关节强硬的患者,服药后先是疼痛加重(个别还有关节发热和发痒感),其后逐渐减轻,且活动度亦逐渐增加。因此,对风湿性关节炎开始服药1周内,类风湿性关节炎在2~3周内疼痛加重者,应视为治疗有效的征象,不能以为无效而停药。
副作用:部分病例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不思食,头晕痛,乏力,心慌,咽干等,一般仍宜坚持用药。但对少数病变发展迅速,汗出甚多,阴液亏损的患者不宜单独使用。
②治疗胃痛取寻骨风根3钱煎服,或将生药放口内嚼烂吞服。每天1剂,服至痊愈。治疗各种胃痛400多例,效果尚可。如1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服6剂后疼痛即止。数月未发。
③治疗钩蚴皮炎每次用寻骨风0.5~1两,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稍凉后用纱布蘸洗患处。一般初起者洗搽1次即退,较重者经治1~2次亦可退肿止痒。
寻骨风的药理作用
①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的作用
绵毛马兜铃挥发曲及提出的总生物碱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非生物碱部分无效,冷浸剂经乙醇沉淀1次所得的制剂对蛋清性及甲醛性"关节炎"均有效果,但如沉淀两次,并经高压灭菌者即失去作用。
②抗肿痛作用
全草的粉末混于饲料中喂食小鼠,对艾氏腹水癌和腹水总细胞数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艾氏癌皮下型瘤亦有明显效果。煎剂内服也有效。经初步分析,有效成分似能溶解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氯仿,受热不被破坏。
寻骨风的食用方法
1、克痹药酒
食材:秦艽50克、伸筋草30克、寻骨风30克、桂枝30克、附子20克、川乌头15克、草乌15克、丹参90克、蜈蚣5克、地龙25克、延胡索30克、白酒2000克。
做法:
①将秦艽、伸筋草、寻骨风、桂枝、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丹参、蜈蚣、干地龙、延胡索切碎(其中蜈蚣,地龙研细末)后置于容器中;
②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21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③或加入赤砂糖500克,(矫味)静置24小时,过滤即用。
2、追风酒
食材:白酒1000克、乌梢蛇3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白芍药15克、熟地黄15克、水蛭10克、地鳖10克、三七10克、红花10克、杜仲15克、川牛膝15克、香附15克、枸杞子5克、马钱子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寻骨风15克、木瓜15克、桂枝15克、荜茇15克、川乌头10克、甘草10克、全蝎10克、蝉蜕10克、地龙15克、茯苓15克、枣(干)15克、蜈蚣10克。
做法:
①将以上各药碎为粗末,用布袋装入,放在容器里,加白酒,密封,浸泡20天后去渣即成。
②每日服三次,每次服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