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

来源:中药360
导读: 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的功效。主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跌打瘀肿,脾胃虚寒者慎服。

快速导航

溪黄草的植物形态及药材性状

【异名】熊胆草、血风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溪沟草、山羊面、台湾延胡索(《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土黄连(《广西中草药》),四方蒿(《全展选编·传染病》),香茶菜(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溪黄草的干燥全草。

【采集】夏、秋采收。

【植物形态】茎叶对生,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10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近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大内弯的锯齿,草质,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仅脉.上密被微柔毛,余部无毛,散布淡黄色腺点,侧脉每侧4-55与中脉在两面微隆起,在边缘之内网结,其间平行细脉多少明显;叶柄长0.5-3.5厘米,上部具渐宽大的翅,腹凹背凸,密被微柔毛。圆锥花序生于茎及分枝顶上,长10-20厘米,下部常分枝,因而植株上部全体组成庞大疏松的圆锥花序,圆锥了毛序由具5至多花的聚伞花序组成,聚伞花序具梗,总梗长0.-5-1.5厘米,花梗长1-3毫米,总梗、花梗与序轴均密被微柔毛;苞叶在下部者叶状,具短柄,长超过聚伞花序,向上渐变小呈苞片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与总梗相等,苞片及小苞片细小,长1-3毫米,被微柔毛。花萼钟形,长约1.5毫米,外密被灰白微柔毛,其间夹有腺点,内面无毛,萼齿5,长三角形,近等大,长约为萼长之半,果时花萼增大,呈阔钟形,基部多少呈壶状,长约3毫米,脉纹明显。花冠紫色,长达6毫米,外被短柔毛,内面无毛,冠筒长约3毫米,基部上方浅囊状,至喉部宽约1.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长约2毫米,先端具相等4圆裂,下唇阔卵圆形,长约3毫米,内凹。雄蕊4,内藏。花柱丝状,内藏,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环状。成熟小坚果阔卵圆形,长1.5毫米,顶端圆,具腺点及白色髯毛。花、果期8-9月。

溪黄草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凉。”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苦,寒。”

溪黄草有效成分溪黄草素A,尾叶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对人宫颈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溪黄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跌打瘀肿。[1]

①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退黄。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肝利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瘀。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肿。"

黄疸型肝炎:症见皮肤及巩膜黄染,恶寒发热,乏力,纳差,肝区隐痛,肝脾肿大,小便发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急性胆囊炎:症见恶寒发热,右上腹疼痛,牵及右肩背部,口干苦,恶心呕吐,或伴大便干结,或伴腹泻,黄疸等。

溪黄草的附方

①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溪黄草配酢浆草、铁线草,水煎服。

② 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疸者: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

③ 治湿热下痢:一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二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中医方药学》)

④ 治痢疾,肠炎:鲜四方蒿叶。洗净,捣汁内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儿童二至三毫升。(《全展选编·传染病》)

溪黄草的食用方法

1、溪黄草可以冲泡水饮用,也可以煎水饮用,你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搭配。如果你患有急性黄疸肝炎,可以取三十克溪黄草,水煎后将红糖加在其中服用,患有传染性肝炎的人取溪黄草和白糖各三十克,水煎煮之后,每天一剂,然后分成两次服用,连续服用一个月就能使病情得到好转。

2、取溪黄草三十克,泥鳅两百五十克,生姜四片,活杀泥鳅后。用开水将泥鳅清洗干净,与溪黄草和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文火烹煮一至两小时,再放入调味料就可以了,隔日食用一次溪黄草泥鳅汤可以起到清利湿热的作用。

溪黄草的食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扩展阅读:藁本 | 母丁香 | 龙眼肉 | 木瓜 | 络石藤 | 

点击加载更多

溪黄草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溪黄草图谱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