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来源:中药360
导读: 【半夏】专题半夏为您介绍半夏是什么|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半夏的配伍应用|半夏的临床应用|半夏的炮制|半夏的食用方法|半夏图片等,半夏入药部分为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外用消肿止痛!

快速导航

半夏是什么

【别名】三步跳、三叶半夏、地茨菇、小天老星、麻芋子、老鹳眼、三叶老、野芋头、独叶一枝花、白鞋子。

【科属】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成份】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其脂肪酸约34%为固体酸、66%为液体酸)、淀粉、烟碱、粘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β-谷甾醇、胆碱、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3,4-二羟基苯甲醛,又含药理作用与毒芹碱及烟碱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刺激皮肤的物质。嫩芽含尿黑酸及其甙。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

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

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作用】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

(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

(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半夏的配伍应用

1、半夏配伍海藻昆布半夏化痰散结;海藻化痰软坚散结;昆布除热散结。三者伍用,有化痰软坚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瘿瘤痰核。

2、半夏配伍厚朴二者均有燥湿化痰、降逆消痞之功。但半夏功擅化痰散结降逆消痞;厚朴长于下气除胀散满。二者伍用,共奏燥湿化痰、行气降逆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痰郁交阻于咽喉而引起的咽中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之梅核气;痰气互结之胸满咳喘、脘腹胀闷、呃逆呕吐等症。

3、半夏配伍黄连竹茹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黄连清泻胃热、止呕降逆;竹茹消痰开郁、清热止呕。三药伍用,有燥湿健脾、清热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胃热呕吐、呃逆;妊娠呕吐以及痰热壅盛、肺气不利之咳嗽痰多者。

4、半夏配伍黄芩半夏辛温,入脾胃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消痞散结;黄芩苦寒,入肺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二者合用,肺脾同治,有清热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壅肺、肺气上逆之咳嗽痰多黄稠;痰热互结、胃失和降之胸膈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

5、半夏配伍硫磺:半夏味辛性温,和胃降逆、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硫磺味酸性热,补命门真火、疏利大肠、通腑气、利大便。二者伍用,共奏温肾逐寒、和胃行滞、通阳泄浊之功效,用于治疗老年人虚寒便秘;或寒湿久泻。

6、半夏配伍人参、白蜜:半夏降逆止呕;人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胃;白蜜补中缓急。三药伍用,有益脾胃、止呕逆之功效,用于治疗胃虚呕吐。

7、半夏配伍天竺黄半夏辛苦性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竺黄甘寒,清热豁痰、凉心定惊。二者伍用,共奏清热化痰、祛风定惊之功效,用于治疗痰湿中阻之胸闷、咳嗽、痰多;痰涎壅盛之中风不语;或小儿高热之惊风、惊痫抽搐等症。

8、半夏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燥湿化痰;细辛、干姜温肺化饮。三药伍用,有温肺化饮祛痰之功效,用于寒饮犯肺所致之咳嗽喘息、吐痰清稀等。

半夏的炮制

1、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水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半夏每100kg,用白矾20kg。

3、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扫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半夏每100kg,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4、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用时捣碎。半夏每100kg,用甘草L5kg,生石灰10kg。操作时,生半夏加清水浸泡过程中,当水面起泡沫宜加2%白矾泡至合度为止。法半夏用甘草、石灰液浸泡,溶液ρH值保持在12以上,如下降时,可补加适量生石灰粉调节。

半夏的临床应用

1、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半夏桔梗五味子桂枝各9g,生麻黄细辛各3g,生石膏30g,水煎服。治疗86例,服药1剂痊愈者31例,服药2剂痊愈者38例,其余均服3~5剂痊愈。〔《山西中医》1986;(1):27〕

2、治疗冠心病:生半夏、生南星等份,碾成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用3.5g,每日3次。治疗50例,用药后心绞痛显效率为38.7%,总有效率为71%,心电图改善率为30.8%,显效者以痰阻型较多。对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疗效。但胃肠副反应较多。〔《中草药》1989;20(4):10〕

3、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半夏18g,生姜24g,茯苓12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11例,11例均有心悸、心中难受症状,其中奔马律2例,脉结代者7例,心肌劳损10例,左心房扩大2例,二尖瓣狭窄1例。治疗后,11例临床自觉症状均消失,10例心电图恢复正常,一般服药15~40剂而愈。1例并发心肌炎、奔马律、左心房扩大,计服药150剂,临床自觉症状消失。〔《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9):26〕

4、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生半夏、生石菖蒲等份研细末,用时取少许吹患者鼻腔,取嚏3~8次。治疗14例,在取嚏后5~10分钟,心律恢复正常者13例,无效1例。〔《中医药研究》1990;(2):31〕

5、治疗严重失眠:清半夏12g,秫米60g(即小黄米)。胸膈胃脘满闷,舌红苔黄腻者加鲜莱菔子120g。上药水煎,以米熟为度,取汁200ml,轻者日1剂,睡前服;重者日3剂,早中晚各服1剂。治疗20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5):299〕

6、治疗呕吐:生半夏、生姜各9g。水煎2次分服。用于胃大部切除术后等不同原因引起的呕吐,疗效显著。〔《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4):24〕

7、治疗眶上神经痛:半夏、白芷各10g,水煎服。治疗17例,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例。一般5~10剂即止痛。〔《新中医》1980;(增刊1):6〕

8、治疗痔疮:生半夏、白矾、麻柳树叶各20g,加水200ml,置容器内煮沸后,用药液熏洗患处,治疗27例,痊愈21例,好转6例。治愈时间平均为10天。〔《四川中医》1989;(9):41〕

9、治疗急性乳腺炎:鲜半夏洗净除去外皮,塞入患乳同侧或对侧鼻孔内,每次1~2小时,每日1次。治疗40例,治愈36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4;(2):封四〕

10、治疗扁平疣:生半夏、斑蟊各等分,共研极细末,用10%稀盐酸调成糊状备用。先在疣处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过的小梅花针刺打疣的顶端,待微微出血,将药涂于顶端,涂后稍有烧灼感,继而干燥结痂,一周后可脱痂痊愈。治疗25例,涂药1次全部痊愈,未见复发。〔《河南中医》1983;(6):29〕

11、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生半夏50g,烤干后研末备用。用时取生半夏粉3份,与面粉1份混合,再加陈醋半匙及温开水调匀,每晚1次敷患处,次晨取下,5~7次为1疗程。治疗30例,效果满意。〔《大众医学》1984;(8):43〕

12、治疗斑秃酒浸半夏液(醇酒500ml,半夏60g,浸1夜),涂擦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配合内服防风通圣散,治疗50例,治愈49例,无效1例。〔《内蒙古中医药》1987;(2):43〕

13、治疗鸡眼先用手术刀削去患部角化组织,使呈一凹面,然后以生半夏末敷于局部,外贴胶布,5~7天后,鸡眼坏死脱落。治疗30余例,未见复发。〔《中级医刊》1965;(7):455〕

14、治疗妊娠呕吐:半夏30g,用清水淘洗数遍至无味为度,置清洁无药味的砂锅内,文火煎煮45分钟,去渣取清汤100ml,调入已研好的山药细末30g,煎3~4沸,成粥糊状,再调入白砂糖适量,稍冷后频频食之,每次量由小渐增,每日1剂。烦躁、口干、舌红以鲜芦根60g,加入半夏内共煎;呕吐清水,喜热饮,舌质淡,属脾胃虚寒者加砂仁6g,研末与山药共入汤煎煮。治疗重症妊娠恶阻18例,全部治愈。〔《江苏中医杂志》1987;8(3):16〕

15、治疗宫颈糜烂:生半夏研粉过筛,装瓶备用。先将宫颈糜烂面分泌物擦净,用带线棉球蘸生半夏粉适量,紧贴宫颈糜烂面,线头露阴道外,24小时后自行取出,每周上药1~2次,8次为1疗程。上药时如药粉撒在阴道壁上,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棉球擦净,否则会产生烧灼感甚至引起水泡。治疗1347例,痊愈603例,显效384例,好转322例,无效38例。〔《中级医刊》1983;(6):28〕

16、治疗面肌痉挛:生半夏12g,生苡仁30g,水煎分2次服,连服2个月。治疗32例,控制(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观察3个月以上无复发者)1例;显效(抽搐指数减少75%以上者)15例;有效(抽搐指数减少50%以上者)4例;无效(抽搐指数减少不到50%者)1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43〕

17、治疗美尼尔综合征:泽泻60~120g,法半夏18~30g,白术10g,钩藤10g。水煎2次取汁400ml,分3次服,日1剂。治疗28例,治愈23例,好转4例,无效1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9;(4):4〕

18、治疗慢性咽炎:制半夏(砸碎)500g,加食醋2500ml,浸泡24小时后,加热三、四沸,捞出半夏加苯甲醇,过滤,分装备用。每次10ml(加白开水适量),日服2~3次。治疗564例,疗程8~25天,治愈342例,好转170例,无效52例。本药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清利咽喉的作用。〔《辽宁中医杂志》1981;(3):21〕

19、治疗突发性音哑:制半夏15g,加水400ml,煎20分钟去渣,加苦酒(醋)20ml,待半冷时再加鸡子清2个,搅匀,徐徐含咽,每日1剂。治疗痰火互结,咽部充血水肿之实证失音患者33例,服药2~3天痊愈。〔《湖北中医杂志》1985;(5):39〕

20、治疗食道炎:法半夏、山楂淡豆豉各10g,黄连5g,全瓜蒌30g。水煎服,日1剂。治疗25例,痊愈23例,好转2例。〔《福建中医药》1982;(2):14〕

半夏的附方

①治湿痰,咳嗽脉缓,面黄,肢体沉重,嗜卧不收,腹胀而食不消化:南星、半夏(俱汤洗)各一两,白术一两半。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汤下。(《紊问病机保命集》)

②治湿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丹溪心法》)

③治痰饮咳嗽:大半夏一斤,汤泡七次,晒干,为细末,用生绢袋盛贮,于磁盆内用净水洗,出去粗柤,将洗出半夏末,就于盆内日晒夜露,每日换新水,七日七夜了,澄去水,晒干,每半夏粉一两,入飞过细朱砂末一钱,用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淡生姜汤下,食后服。(《袖珍方》辰砂半夏丸)

④治心下有支饮(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⑤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瞶闷乱,或饮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干哕不止:陈皮(去白)、半夏(煮)各七两。上二件,锉为粗散,每服三钱,生姜十片,水二盏,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局方》橘皮半夏汤)

⑥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芩三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⑦治胃反呕吐者: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汤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金匮要略》大半夏汤)

⑧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⑨治小儿痰热,咳嗽惊悸:半夏、南星等分,为末,牛胆汁,入胆内和,悬风处待干,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姜汤下。(《摘元方》)

⑩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桂、半夏等分。末,方寸匕,水一升,和服之。(《补缺肘后方》)

⑾除积冷,暖元藏,温脾胃,进饮食,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饼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或生姜汤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妇人醋汤下。(《局方》半硫丸)

⑿治痰厥:半夏八两,防风四两,甘草二两。同为细末,分作四十服,每服用水一大盏半,姜二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侯。(《卫生家宝方》省风汤)

⒀治目不瞑,不卧:以流水千里已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灵枢》半夏秫米汤)

⒁治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伤寒论》半夏散及汤)

⒂治痰结,咽喉不利,语音不出:半夏(洗)五钱,草乌一字(炒),桂一字(炙)。上同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素问病机保命集》玉粉丸)

⒃治喉痹肿塞:生半夏末搐鼻内,涎出效。(《濒湖集简方》)

⒄治产后晕绝:半夏末,冷水和丸,大豆大,纳鼻中。(《肘后方》)

⒅治奶发,诸痈疽发背及乳方:末半夏,鸡于白和涂之,水磨敷。(《补缺肘后方》)

⒆治小儿惊风:生半夏一钱,皂角半钱。为末,吹少许入鼻。(《仁斋直指方》嚏惊散)

⒇治重舌木舌,肿大塞口:半夏煎醋,合漱之。(《纲目》)

(21)治诸瘘五六孔相通:生半夏末,水调涂孔内,一日二次。(《外科小品》)

(22)治外伤性出血:生半夏、乌贼骨等分,研细末,撒患处。(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23)治蛇伤:鲜半夏、鸭食菜(苦麻菜)、香蒿尖各等量,混合捣碎成膏状,敷于伤处。(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4)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25)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黄,脉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共研为末,加水和成饼,水煮浮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

(26)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黄芩一两半,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此方名“小黄丸”。

(27)湿痰咳嗽(面黄体重,贪睡易惊,消化力弱,脉缓)。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白术一两半,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术丸”。

(28)气痰咳嗽(面白气促,洒淅恶寒,忧悉不乐,脉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官桂半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玉粉丸”。

(29)呕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细捣过,煮成三升半,温服一升。一天服两次。此方名为“大半夏汤”。

(30)黄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两次服下。

(31)老人便结。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为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

(32)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调匀的面中,放火上煨黄,研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

(33)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鼻内,涎出见效。

(34)骨鲠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为末,取一匙,水冲服,当呕出。忌食羊肉。

半夏的食用方法

1、山药半夏

[材料]生山药(研细未)30克,半夏3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半夏用微温水淘洗数次。不使有矾味。用做饭小锅(勿用药甑)煎,取汤约500克,去渣调入山药细未,再煮两三沸成粥,和白糖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用途]凡因脾胃虚弱而引起气逆上冲,呕吐频作,尤其是闻药气则呕吐更甚、诸药不能下咽者,可服食此粥。

2、益脾饼

[材料]生芡实100克,制半夏25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生鸡胗皮25克,黑芝麻30克,熟枣肉200克,糖适量。

[做法]将生荧实、制半夏、陈皮、茯苓、生鸡胗皮及黑芝麻研成细粉,与熟枣肉拌匀,添加适量白砂糖,制成饼,上屉蒸熟。

[功效]止咳平喘。

[用途]适用于脾虚湿滞型咳嗽、咳喘,痰多。

3、半夏茶

[材料]半夏10g、花茶3g。

[做法]用半夏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用途]痰湿饮停,咳喘痰多、呕吐、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痈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4、半夏姜茶

[材料]半夏5g、生姜3g、花茶3g。

[做法]用半夏、生前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效]温化水湿。

[用途]心下有寒饮、不渴欲呕。

[来源]来源于《金匮要略》。

5、二陈二仁粥

[材料]陈皮9克,半夏6克,茯苓12克,薏苡仁15g、冬瓜仁15克。、粳米100g。

[做法]以上药材水煎,滤去药渣取汁,加粳米及适量清水,同煮为粥,一日内分2次服用。

[功效]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用途]适用于痰湿型慢性支气管炎。

[来源]来源于《中国药膳大全》。

扩展阅读:娑罗子 | 蓼大青叶 | 穿山甲 | 桑椹 | 常山 | 

点击加载更多

半夏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半夏图谱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