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

来源:中药360
导读: 【苦参】苦参专题为您介绍苦参是什么|苦参的功效与作用|苦参的用法用量|苦参附方|苦参临床应用|苦参图片|苦参别名|苦参药理作用,苦参为豆种植物苦参的根,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

快速导航

苦参是什么

【名称】:

苦参

【英文名】: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拼音】:

Kǔ Shēn

【别名】:

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地骨、野槐根、山槐根、地参。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味苦;性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从新》:大苦,大寒。

【归经】:

入肝、肾、大肠、小肠经。

①张元素:少阴肾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大肠、肝、肾四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肺,肾、大肠经。

【入药部分】: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

【产地和分布】:

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我国各地皆有分布。全国各地均产,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产量较大。

【形态特征】:

落叶半灌木,高1.5~3m。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长20~25cm,互生;小叶15~29,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4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cm,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长6~7mm,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花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长5~8cm。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种子3~7颗,近球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①《本经》: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②《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亦,疗恶疮下部匿,平胃气,令人嗜食。

③陶弘景:恶病人酒渍饮之,患疥者服亦除,盖能杀虫。

④《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⑤《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⑥《日华于本草》:杀疳虫。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下血并热痢。

⑦《珍珠囊》:去湿。

⑧《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⑨《本草从新》:燥湿,胜热,治梦遗滑精。

苦参的药理作用

①利尿作用

苦参煎剂及其中所含之苦参碱给兔口服或注射,皆可产生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前即有盐分排出之增多。但实验中所用家兔之数目较少,又未叙述饮水控制之情况,因而有人认为需进一步研究。

②抗病原体作用

煎剂在试管中,高浓度(1:100)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8%)、水浸剂(1:3)在体外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醇浸膏在体外尚有抗滴虫作用,强度弱于黄连,而与蛇床子相近。

③其他作用

苦参碱注射于家兔,发现中枢神经麻痹现象,同时发生痉挛,终则呼吸停止而死。注射于青蛙,初呈兴奋,继则麻痹,呼吸变为缓慢而不规则,最后发生痉挛,以致呼吸停止而死;其痉挛的发作,恐系起因于脊髓反射的亢进。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0.4克/公斤。

苦参附方

①治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

②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地黄四两(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加蜂蜜为丸。每服二钱,白滚汤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③治谷疸,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末)。牛胆丸如梧子。以生姜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④治赤白带下:苦参二两,牡蛎一两五钱。为末,以雄猪肚一个,水三碗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积德堂经验方》)

⑤治下部疮漏:苦参煎汤,日日洗之。(《仁斋直指方》)

⑥治大肠脱肛: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之,以木贼末敷之。(《医方摘要》)

⑦治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一切风疾:苦参三十二两,荆芥(去梗)十六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茶吞下,或荆芥汤下,食后服。(《局方》苦参丸)

⑧治漏脓肥疮,脓窠疮,腊梨头,遍身风癞,瘾疹疥癣,瘙痒异常,麻木不仁,诸风手足酸痛,皮肤破烂,阴囊痒极,并归人阴痒、湿痒:苦参一斤(为末),鹅毛(香油炒存性)六两。黄米糊丸,朱砂为衣。茶汤送下,日进二次。或随病作散擦或洗、贴。(《王秋泉家秘》神功至宝丹)

⑨治瘰疬:苦参四两,捣末,生牛膝和丸如梧子。食后暖水下十丸,日三服。(《随身备急方》)

⑩治鼠瘘诸恶疮:苦参二斤,露蜂房二两,曲二斤。水三斗,渍药二宿,去滓,黍米二升,酿熟梢饮,日三。一方加猬皮,更佳。(《补缺肘后方》)

⑾治汤熨火烧疼痛:苦参不以多少,为细末,用香油调搽。(《卫生宝鉴》绿白散)

⑿治旋耳疮(又名月蚀疮)初起在耳轮上或耳后,耳垂处发一黄色米粒样疙瘩,周围发红,顶白透脓,奇痒难忍,破后脓水外溢,蔓延传染,不几日耳前后成为一片,脓水淋漓,此疮小儿最易传染:苦参、黄柏各五钱,苍术海螵蛸各三钱。各研极细,和匀。用温开水调敷患部,每日早晚各换药一次。(《浙江中医杂志》(6):27,1958)

⒀治齿缝出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日三揩之。(《普济方》)

⒁治毒热足肿作痛欲脱者:苦参煮酒渍之。(《姚僧坦集验方》)

苦参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研末敷;或浸洒搽。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忌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①《本草经集注》;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子。反藜芦。

②《医学入门》:胃弱者慎用。

③《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扩展阅读:旋覆花 | 铁皮石斛 | 羚羊角 | 广藿香 | 地桃花 | 

点击加载更多

苦参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苦参图谱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