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360 > 中医养生 > 正文

影响孩子长个的因素有哪些

来源:中药360

1.小儿长个的基础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小儿自从离开母体,就开始了自身阴阳平衡的过程。小儿生长发育皆赖阳气的生发,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互根,阳生阴长。小儿的阴阳平衡是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是维持小儿健康生长的基础。随着阳气的不断迅速生长,阴气随之生长,既所谓“阳生而阴长”,旧的阴阳平衡不断被新的阴阳平衡所取代。这种阴阳平衡的不断更迭呈螺旋式增长,构成了小儿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小儿阴阳平衡更迭替换快,小儿生长发育也快。小儿阴阳平衡更迭和替换不是均速进行的,而是有时快,有时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形成了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这种特点尤其在3岁以前的小儿表现得更为突出。

2.小儿长个的规律

(1) 小儿长个的年龄阶段性

在整个小儿时期,机体的生长发育是不断进行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儿科医家己认识到这一点。小儿生后前半年内是生长最快的时期,尤其是在前3个月。出生后半年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长个的速度又增快。

(2)长个的季节性

一年四季中小儿长个的速度明显不同,小儿长个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一般在摄氏10度—30度之间有利于小儿长个。春天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是小儿长个的黄金季节。北方严冬季节一般不会长个,而岭南地区则恰恰相反。故长个的季节性与纬度密切相关。

(3)长个个体差异

生长发育的标准不是绝对的,不但有一定的范围,而且有个体差异。在正常标准范围内,体格生长个体差异随着年龄而逐渐加大,到青春期后期则差异更大。因此,标准值不是绝对的,不变的,不可生搬硬套用数字来判断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4)小儿长个的时限性

小儿长个不会在白天进行,长个的黄金时限一般在子时以后。一般情况下,晚上10点以后是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

3.影响长个的因素

小儿生长发育受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国家中小儿的身长、体重自19世纪起就有了增加。现在初入学小儿平均身高较20世纪初增高5~lOcm。

(1)遗传因素:父母的种族、身高、外貌特征等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遗传因素不是绝对的。父母遗传因素对孩子身高的影响约占70%,一般来讲,父母遗传因素是无法改变的。

(2)后天因素

外界因素对小儿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常见有以下几点;

1)营养失衡:

营养对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乳儿期营养不良可影响长个,而且年龄越小影响越显著。孩子的长个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各种营养元素。可80%以上的孩子存在营养摄入严重失衡的情况。一天当中摄入量最多的是油炸食品、汉堡包等食物。

2)睡眠不足:

这是容易引发孩子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因为缺乏良好的休息,将严重抑制孩子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而现在学生学习负担重,父母则往往为督促孩子学习导致孩子10点之前根本无法入睡。

3)缺乏运动:

是导致个矮小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学习压力大,以及孩子迷恋电脑网络等原因,导致孩子的运动时间越来越少,强知向了孩子长个。

4)疾病影响:

母亲在妊娠早期患病毒感染性疾病、中毒等可影响胎儿发育,可导致畸形和先天性疾患。孕期营养不良可导致早产或胎儿在宫内生长障碍。长期消耗性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极大。例如佝偻病、贫血等均可使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4.促进小儿长个的调理:

(1)适当食用有利于“增高”的食物:

春季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的夜宵有利于孩子长高,如猪肝、猪肾、瘦肉等、鱼、虾、黄豆等;骨髓类有利于孩子长高。含微量元素“锌”高的食物有利于孩子长高,如牡蛎、蛤蜊、花生、核桃、瓜子等;含钙高的食物有利于孩子长高,如牛奶等。每100克牛奶含钙125毫克,蛋白质3.4克,脂肪3.7克,还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A等;特别是大豆,蛋白质含量高,每100克大豆中,含钙426毫克、钾1660毫克、磷532毫克、镁180毫克、铁9.2毫克、锌5.07毫克、钠4.8毫克、锰2.37毫克、铜11.4毫克、硒4.22毫克以及多种维生素。可以适当食用。

(2)不利于长高的饮料要少喝,偏爱饮用碳酸饮料的儿童容易造成发育迟缓。

(3)适当进行有助于孩子长高的体育锻炼。例如压腿抻筋,摸高蹦跳,游泳等。避免俯卧撑,引体向上,举哑铃,举杠铃等负重过度的运动。

5.适度的服用有利于长高的药物:钙与锌等。

6.辨证使用中药促进孩子长高。

例如:

(1)胆气怯弱者:可以采用温胆宁神助长法,使用温胆汤加减。

(2)脾气虚弱者:可采用健脾益气助长法,使用四君子汤加减

(3)肾气虚弱者:可采用补肾壮骨助长法:使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8种食物健康吃法 卷心菜烹调要加盐

中国当代名中医—孙益武

中医旷世奇才一一刘月庭

如何摆脱亚健康的生活习惯 亚健康是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