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属药食两用的大宗药材,60%以上的中药方中均配有茯苓,近年来国内配方用药、保健食品和制药企业投料用量明显增加,出口数量也逐渐增大,茯苓需求量迅猛增加。
“段木窖栽”茯苓利少受限产量锐减
茯苓传统产区均采用“段木窖栽”种茯苓,要耗费大量松树,据医药部门估计,全国每年大约需2万余吨干茯苓,年耗松材千万立方米以上。因此,茯苓与林业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松木资源日渐枯竭,菌材供给矛盾突出,茯苓产区生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茯苓产业被一些当地政府限制发展,导致茯苓产量锐减,这不仅影响药农致富,且使茯苓市场供应不足。
全国段木茯苓的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湖南靖州(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和大别山区(包括湖北、安徽、河南)。冬季申批指标砍树备料、春季挖穴购菌种下穴、平日精心管理、加上采挖茯苓,不但费力费时,还需投入大量资金,苓农十分辛苦。据苓农反映,5年前茯苓的每穴生产成本在6元(千克价,下同)左右。随着松木价值的提升,现茯苓农本在10元上下。茯苓成本的提高,使茯苓种植几年都处于亏损状态,农民种植茯苓得不偿失,药农看行情不妙,导致许多人弃种或者少种,产量随之大幅减少。原来占据全国45%茯苓产量的浙江、广东和福建地区,2008年茯苓产量还不到200吨。
据有人调查得知,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春季产新,靖州地区所产茯苓4000吨左右。湖北的罗田和英山是大别山区的段木茯苓主产区,去年的茯苓产出,还不够北京同仁堂所用。今年同仁堂在此建立了GAP生产基地,估计基本上能满足他们明年的需求。去年茯苓严重减产,全国多年的老库存已一扫而光。中国药材公司已没有茯苓库存。全国各医药公司、各制药厂的茯苓库存也相当空虚,与市场需求相差悬殊,目前茯苓统白丁9~10元,纯白丁11~12元,茯苓精片13元,茯苓块9~11元。下个年度的茯苓产出,与全国的年需求量相比有缺口。今明两年,茯苓的价格走势将止跌回升。它预示着茯苓的后市不会平静,茯苓“走强”今年行情看涨,蕴藏着很大的商机。
松木蔸茯苓方便稳产 “钱”景看好
在南方,投资松木蔸茯苓却大有赚头,一株砍伐后废弃的松木蔸旁,林农俞长根挥着锄头小心地挖着,不一会儿就变戏法般从地里挖出一个个硕大的茯苓。“利用松树蔸种植茯苓,树蔸不用挖起,直接在树蔸上接种,不仅栽管容易,而且产量稳定,省时、省力、省菌种,可以节约松木,既得昂贵的药材茯苓帮助农民致富,又可变废物松树蔸为肥料,同时防止采伐基地水土流失。”
俞长根一脸开心地说,种植茯苓每年只在种植和收成时忙碌一阵子,并不影响他干其他农活。种一兜茯苓至少可卖30元钱,而成本只需3~5元左右,他今年利用自家责任山上废弃的松木蔸种植了3000多兜茯苓,可实现纯收入7万多元。若将鲜茯苓加工成不同规格的半成品后,价格更高,普通的茯苓只能卖到2.5元钱,而经过简单的加工分类,价格就会提高三到五倍。茯苓的种植成本并不高,加工也不难,可农民的收益却不低,做得好的,每户一年大约有三四万元的茯苓加工收入。
过去,砍伐后的松木蔸基本上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且由于松木蔸不易腐烂,给新一轮造林带来许多不便之处。林农利用废弃的松木蔸种植中药材茯苓,不仅实现了废物再利用,且由于茯苓充分吸收了松木蔸的营养成分,加速了松木蔸的腐烂速度,原先需三四年才能腐烂的松木蔸,现在只要1年时间就可全部腐烂,腐烂的物质又可以化解为林地的营养成分,促进了林地的良性循环。
经药监、林业、农业、质监等相关部门的检验监测,除具有相应的种植技术优势、产量稳定、节约大量原木材资源外,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此茯苓成品还具色泽白嫩、肉质坚韧、可塑性强、无农药农肥残留、多糖成分高的特点,曾于2001年被指定为华东地区茯苓成品标本。因每年都有一定的采伐量,哪里采伐,我们就利用这些树根种茯苓。先采后伐木,再利用伐根培植优质高产茯苓,一举三得,还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们认为松木蔸茯苓产业的市场前景看好,市场需求较大,经济“钱”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