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季如何养生
贵在“清补”
夏季人们常常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秋季,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营养科医师孙海嵩提醒大家,秋季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油腻。
所谓“清补”主要是指补而不腻,具体而言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
此时不妨适当多喝点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食物。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而言,此时一定要与油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划清界限”。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虚弱者若适当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则对身体大有裨益。
养肺生津为主
中秋之后,虽然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但也经常有“秋老虎”光临。
晚秋时节,凉燥伤肺使人咳嗽痰稀、咽干唇燥、鼻塞不通。但无论温燥还是凉燥,总以皮肤干燥、津液缺乏为特征。为了预防秋燥,营养家建议,中、晚秋应食用一些性质平和且具有滋阴润燥、养肺生津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如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炖冰糖服用,用玉竹、沙参与鸭一起煲汤服用,把黑芝麻炒熟、研末,用蜂蜜调服。为了预防秋燥,可适当多吃一些水果,其中以梨、甘蔗为首选。其次,像荸荠、香蕉、枇杷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不过,脾虚湿重而泄泻者,肺寒咳嗽而痰粘者,则不宜多吃上述水果。
秋季进补还应因人而异。因此,对于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二、秋天养生如何吃水果
苹果:果汁可止泻,空腹吃可治便秘,饭后吃能助消化。但是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摄入过多不利于心、肾保健,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肾炎、糖尿病者,切忌多食。
梨:具有止咳、化痰和清燥等作用,对治咳喘、风热、咽炎等有良效。因性寒,脾胃虚寒、口吐清涎、大便溏泻者应慎食;又因含糖量高,过食会使血糖升高,故糖尿病者少食。
柑橘:内含大量胡萝卜素,入血后转化为维生素A,积蓄在体内,使皮肤泛黄,即导致“胡萝卜血症”,俗称“橘黄症”,继而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综合症状。患“橘黄症”后,应适量食用植物油,并多喝水,以加速其溶解、转化和排泄。
柿子: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鞣酸,营养丰富,有降压止血、清热滑肠、润肺生津等功效。但内含大量柿胶酚和果胶,与胃酸相遇会凝集成纤维性团块,即“胃柿石”,导致胃脘疼痛、消化不良。又因果胶有收敛作用,故便秘者忌食。此外,不宜空腹服用,更不宜与螃蟹、山芋等同食。
石榴:含大量果糖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味甘性温,为湿热类水果。石榴对痢疾、脱肛和咽炎等有疗效,但体虚阴虚燥热者慎食;泻痢初起、有湿热者也不宜吃鲜果,即使常人也不宜多食,多食伤齿,且使人厌食。
菱角、荸荠:许多人吃生菱角用嘴啃皮、吃生荸荠不削皮,这样不经高温消毒杀菌,很易感染上姜片虫病。姜片虫虫体肥厚,在显微镜下观察极似切下的姜片,入人体后寄生于小肠内,导致营养不良、消瘦和贫血等,对小儿危害更大。再则两者性寒滑,常人也不宜多食;脾胃虚寒、便溏腹泻、肾阳不足者均不宜服用。
板栗:含淀粉、蛋白质、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味甘性温,甜糯爽口,有“千果之王”和“木本粮食”的美誉。板栗有益气补肾、健脾补肝、调理肠胃之功效。中医称其为“肾果”,尤适肾病者食用。但板栗坚实,生食难于消化,熟食易滞气积食,一次不宜多食。板栗有安肠止泻作用,便秘者忌食,否则会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