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360 > 中医养生 > 正文

根据上火虚实祛火 退热未必要清火

来源:中药360

秋天来临,气候逐渐干燥起来,许多人又开始身体上火。我们常说“发热容易退热难”,同样的退热方法,不同的人效果可能大相径庭;同一个人,每次发热吃同样的药效果也可能不同。在中医看来,这很可能是发热的性质有所区别。

下面3种发热属“实热”, 病机是气、血、水等郁结化热而成。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寒热》一书中指出“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提醒大家对待不同的发热原因,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

根据上火虚实祛火 退热未必要清火

症状一:

有的患者发烧时体温并不高,但很“情绪化”,体温随情绪波动而起伏,常伴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食欲减少等症状。

这种情况多属“气郁发热”,治疗时应注重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症状二:

还有人发热部位较局限,或发热的同时身体上有固定的痛处或肿块,“热并痛着”,午后或夜晚症状明显,口燥但不多饮,面色萎黄或晦暗。

这多属“血瘀发热”,治疗方式要通过活血化瘀来退热。

症状三:

还有一种发热在午后尤其明显,患者常伴有胸闷、全身困重,舌苔黄腻、不思饮食,甚至恶心呕吐、大便稀薄。

这类患者大多因为湿郁而发热,治疗上要利湿清热。

还有一类热属“虚热”,多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等引起阴阳失衡所致。

症状四:

比如有的人总是无精打采,容易出汗、常在疲劳后体温升高,这种热可能是气虚引起的,需要益气健脾,或吃些膏方补气力。

症状五:

有的大出血患者和贫血患者也会发热,

属于“血虚发热”,多为低热,伴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色苍白等症状,一般益气养血后便能好转。

症状六:

如果手足心经常发热,伴睡眠不安、烦躁多梦等症状,

这种热多属“阴虚发热”,在清热的同时一定要滋阴。

症状七:

另一种发热与上面的症状相反,发热的时候很怕冷、四肢发凉,患者平时喜欢坐着或者躺着,腰膝容易酸软。

这是典型的“阳虚发热”,治疗时需要温补阳气,才能“以热制热”。

温馨提示:根据上火虚实,针对用药非常重要。另外,有些去火的食品也可尝试,但也需对症。比如吃莲子汤去心火,吃猪肝可去肺火,喝绿豆 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猪腰去肾火。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8种食物健康吃法 卷心菜烹调要加盐

中国当代名中医—孙益武

中医旷世奇才一一刘月庭

如何摆脱亚健康的生活习惯 亚健康是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