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金匮要略》
【功效】温阳散寒,通便止痛。
【歌诀】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主治】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原文】《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各家论述】1.《温病条辨》:附子温里通阳,细辛暖水脏而散寒湿之邪;肝胆无出路,故用大黄,借胃腑以为出路也。大黄之苦,合附子、细辛之辛,苦与辛合,能降能通,通则不痛也。 2.《成方便读》: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故以附子、细辛之辛热善走者搜散之,而后用大黄得以行其积也。
【趣味记忆】 1.《温病条辨》:附子温里通阳,细辛暖水脏而散寒湿之邪;肝胆无出路,故用大黄,借胃腑以为出路也。大黄之苦,合附子、细辛之辛,苦与辛合,能降能通,通则不痛也。 2.《成方便读》: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故以附子、细辛之辛热善走者搜散之,而后用大黄得以行其积也。